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往期回顾

新生儿为什么会溶血

2015-03-09 15:1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即妈妈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故称本病为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在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据研究,新生儿溶血症概率为: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3%,Rh溶血病占14.6%,MN(少见血型)溶血病占0.1%。

     

    于 刚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健康公益讲座。今天做客的嘉宾是儿科医师于刚。于医生欢迎您的到来。

     

      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通过这个栏目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主持人:在节目正式开始前,我首先对于刚医师做一下简短的介绍。

     

      于刚主治医师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本科学历,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诊疗工作,在儿科及新生儿常见病的诊治与危重疾病的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于医生您今天准备为大家讲解哪种疾病的知识呢?

     

      于:我今天为大家准备的课题是新生儿溶血症。

     

      主持人:新生儿溶血?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血型不合呢?

     

      于:是的。

     

      主持人:那么什么是新生儿溶血呢?

     

      于: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即妈妈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故称本病为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在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据研究,新生儿溶血症概率为: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3%,Rh溶血病占14.6%,MN(少见血型)溶血病占0.1%。

     

      主持人:那么什么是ABO血型不合?

     

      于:ABO血型不合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但胎儿是A型血或B型血,如果母亲是AB型或婴儿是O型血,就不会发生ABO溶血。

     

      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方各传一种基因组合而决定的,故胎儿的血型可能与母亲不同。如O型血的妈妈怀了由父亲方遗传而来的A型血的胎儿,由于O型血妈妈体内没有A抗原,当A型胎儿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时,妈妈体内会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破坏而溶血。

     

      但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宝宝会发病,有的宝宝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的结合程度,A(B)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有关。ABO溶血除了引起黄疸外,其他的改变并不明显。

     

      主持人:于主任,那什么是Rh血型不合?

     

      于:新生儿Rh溶血病是由于母亲和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可以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如果不予治疗,大多情况严重患病的胎儿就会发生死亡。Rh溶血病也可导致新生婴儿黄疸(皮肤、眼睛变黄)、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但不会影响母亲健康。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

     

      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这是因为自然界没有Rh血型物质,Rh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Rh抗原刺激产生。既往输过Rh阳性血的Rh阴性母亲,其第一胎可发病。极少数Rh阴性母亲虽未接触过Rh阳性血,但其带一台也发生Rh溶血病,这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阳性,其母怀孕时已使孕妇致敏,故其第一胎发病。

     

      主持人:那么家长怎么能发现可能是溶血呢?

     

      于:好的,下面说一说溶血的临床变现。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多数ABO溶血病患者除引起黄疸外,其他改变不明显。Rh溶血病症状较重,可造成胎儿重度贫血,甚至心力衰竭、严重者死亡等后果。

     

      黄疸:大多数Rh溶血病患者患儿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而多数ABO溶血病在第2-3天出现。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如溶血严重、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升高。

     

      贫血:程度不一。重症Rh溶血,生后即可有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也可于生后3-6周发生晚期贫血。

     

      肝脾肿大: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敢比增大,ABO溶血病患儿则不明显。

     

      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4-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ABO和Rh等不合的溶血症状基本相同只是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前者轻、病情进展较慢;后者重病情进展快。

     

      轻型者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无异,1-2天后逐渐出现黄疸和贫血、程度日益加深或稍有嗜睡拒食,这种病例甚易误诊为主生理性黄疸。

     

      重型者因胎儿红细胞大量破坏出现贫血、全身水肿、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致成死胎、流产或早产。有的出生时因贫血水肿、心力衰竭而死亡。

     

      主持人:看来这种疾病有的还是挺严重的,那么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新生儿溶血症能治好吗?

     

      于:如正确、及时诊断,则新生儿溶血症可以治好。提早分娩,可防止宫内严重贫血造成的死胎;有重症贫血、水肿、黄疸迅速加重者,需换血。换血的目的是移出抗体及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纠正贫血重症贫血病,换血前可作光疗;一般无换血指征的宝宝均可用光疗,此法简单有效。

     

      光疗的设备主要有光疗箱、光疗灯和光疗毯等。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艳照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可以连续照射,也可间隔12小时进行。光疗时可能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

     

      主持人:这种疾病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呢?

     

      于:抵御新生儿溶血症的威胁,防大于治,做好以下几点,能够很好的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1、Rh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流产史,可取母亲的血做免疫学检查,如查出抗体阳性时应对孕妇逐月追踪检查抗体效价的变化,本次妊娠中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1∶32或1∶64以上,测定羊水胆红素值增高,且羊水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以减轻胎儿受累。

     

      2、对重症Rh溶血病孕妇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不断增高者,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以换出抗体。减轻胎儿溶血。

     

      3、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可行宫内输血,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监护下注入脐血管。用以纠正贫血。

     

      4、自妊娠4个月起,可口服中药益母草、当归、白芍、广木香,每天一剂,直至分娩。对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可给中药如茵陈等预防。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90mg/d,以诱导胎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产生。

     

      5、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h内,应尽早肌注抗D免疫球蛋白,以避免被致敏;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效果更好。对Rh阴性妇女的流产者,产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应肌注抗D免疫球蛋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于刚主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大众网做客,并为大家带了一堂精彩的讲课,相信大家通过于主任的介绍,对新生儿溶血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的访问就此结束了,谢谢收看。再会!

     

      于:再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