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头条 更多>>

1421888671_37763100.jpg

导读德州市县域经济三年倍增目标全面完成。预计2014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达2300亿元,是2011年的1.43倍,年均增长13%;县级地方财政收入达159.3亿元,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长30%。 [详细]

县域内容 更多>>

县市区全部完成任务,齐河进入全国财政收入百强

2012年,我市贯彻落实全省“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战略,印发实施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启动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实施 “市区跨越、南部崛起、中部提升、东部突破”战略,促进县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度简政放权,扩大县级政府政权管理权限。对综合实力、跨越发展和两个同步完成情况考核居前的县市区和乡镇,在全市科学发展考评大会上予以表彰奖励,激发了县市区竞相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为发展县域经济第一责任人,明确责任、分类指导,全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 [详细]

实施重点项目293个,2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

各县市区按照“特色取胜、形成集群、错位发展”的要求,结合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培植战略,各自确定当地优势产业集群,在拉长链条中提升产业完整度,在加强配套中提升产业关联度,在培植龙头中提升产业集中度,形成了德城区城市综合体、乐陵市体育产业、宁津县电梯产业、齐河县文化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预计2014年2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有15个进入省级产业集群行列。 我市深入实施项目兴德工程,持续加大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三年来县域共实施重点项目293个,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300亿元。目前济铁物流园、玲珑轮胎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邯济铁路、德大铁路、石济客运专线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顺利。 [详细]

承担国家及省改革试点45项,纵深推进区域合作

随着全省“一圈一带”规划出台,我市加速融合的战略思路更加明确:向南,依托齐河、禹城、临邑,建设济南北部承接转移协作区;向北,以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为目标,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向东,搞好与 “蓝黄”两区、“一带两轴”城市的产业协作;向西,强化与中原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经济联系。各县市区着力推动单纯招商向产业合作、区域协作转变,突出发展总部经济、飞地经济,与北京市大兴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保税港区等合作建设产业园区。特别是2013年以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深入对接央企强企,目前已有58家央企投资的81个项目成功落户,总投资1306亿元。 [详细]

瞄准“一区四基地”定位,启动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计划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我市明确被定位为“一区四基地”,即京津地区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训输送基地,这为我市对接高校院所和央企强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优质项目转移,提供了战略机遇。今年起,我市启动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计划,实施县级地方财政收入 “五年翻番”,即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各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实现第二个翻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