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大整合、信息大共享、实战大应用”,近年来,德州市公安局牢固树立“科技是剑”理念,高标准定位,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大数据警务云建设之路,着力构建信息主导、打防管控一体、点线面网结合的立体化工作体系,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坚持信息主导,注重资源整合
德州市公安机关强化数据源头采集,投资2亿余元加强大数据警务云基础系统和装备建设。他们自主研发“社区六进”系统,为全市社区民警配备移动警务终端,实时采集人员信息。高标准建成城区、京台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全面采集车辆轨迹。完成110接处警、刑侦技术实验室、电子物证检验鉴定实验室、网安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升级改造,充实案事件信息。合理布建城际热点,推进互联网数据采集,确保技术数据采集的准确、全面。利用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公安综合智能防范系统,采集全市150余万辆电动车信息、所有人信息。联合院校研发动态人像识别系统和视频压缩技术,实现视频资源集约高效、精确使用。目前,全市日增动态信息600余万条。优化整合信息数据,以人、案、物等信息资源为主线,建立关联数据库,实现对公安机关内部业务信息和基础信息的深度整合。依托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加强与市直部门、企业、高校的协作配合,整合社会数据450万余条。以警务实战平台为依托,打通情报信息、案件事件、基础数据的对接通道,建立“符合实战、确保安全”的分层分级共享机制。目前,警务实战平台已整合信息7.95亿条。规范数据管理使用,加大非结构化数据整理分析研究工作力度,不断升级改造分析工具;强化对结构化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按照现有的公安数据标准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清洗、过滤,提升数据质量。
坚持聚焦实战,注重合成联动
德州市公安机关围绕提升治安驾驭能力,着力构建人技结合、联勤联动的动态防范格局。他们将构建灵敏迅捷的扁平化实战指挥体系作为2014年头号工程,各级指挥、信息部门联合开展日分析、周研判、月综合以及各类专题研判,及时发布分色预警、等级巡防指令,指挥调度部门综合运用GPS、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公安检查站、卡口、巡逻处警车的扁平化指挥调度,精确制导常态巡防力量;市、县、派出所三级勤务调度、视频监控值守、图像研侦队伍分级分类开展视频巡查、分析研判,与实兵巡逻一体运作、联动对接,极大地提升了打防犯罪能力,今年以来全市立案数同比下降1.83%,破现案数同比上升3%。
依托环首都、环济南警务协作区,他们构筑起市公安局统筹、警种参与、内通外联、信息支撑的立体化警务协作机制,去年以来,参与和发起警务协作2800余次,破获案件121串1600余起,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750余名。围绕提升精确制导水平,着力构建从人到事、人物关联的合成作战格局。以大数据警务云建设促进现代警务转型,及时、全面开展信息分析研判,推广智能排摸、串并比对、数据碰撞、关联查证、架网布控等网上新战法,有效提升了合成作战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已发出指令39条,破获案件400余起,通过警务千度、云搜索开展轨迹查询1200余次,布控人员(车辆)260余次,抓获命案在逃10年以上犯罪嫌疑人6名。
坚持载体拓展,注重效能提升
德州市公安机关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大数据应用的重要载体,打造集服务群众、宣传防范、线索收集等功能于一体的“微警务”平台,建立采集研判——集成推送——应用反馈工作机制,引导民警实时采集信息服务大数据,主动应用成果普及大数据,实现基层与警种的双向互哺,开辟了信息化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天地。
他们依托大数据警务云平台网络深度建立矩阵化、集群化的德州公安微信、微博群,应用大数据资源及分析、研判结果建立全天候网络服务和民意回应机制,群众办事网上咨询、受理,内网流转、办理,微博微信答复、反馈,“点对点”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服务,目前仅德州公安政务微博微信就在线答复群众咨询、求助万余件,寻找和解救人员25名。
他们强化信息反哺,依托大数据警务云对社会治安状况、道路交通及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总结规律特点和走向,实时推送到民警手中,再利用微博微信群及时发布预警提示和防范知识,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微信平台针对季节发案特点发布各类提示预警信息700余条,分享转发17万余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建立微信平台与智能交通调度中心的信息共享机制,对天气、路段、车流量等数据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分析研判,通过微信平台实时“直播”路面状况,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宣传道路交通知识,与群众形成良性互动,有力地提升了队伍形象。
德州公安机关还应用微博微信平台征集线索,将大数据研判的嫌疑人情况通过微信微博发布“微通缉”,变“街面巡查”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变公安“孤军奋战”为“全民参战”。今年以来,仅禹城民警的“光明微直播”就收到群众破案线索60余条,并在抓获公安部部督A级在逃犯罪嫌疑人幺贵虎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