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宁津县公安局坚持从小处着手,抓细抓实,着力解决“小事情”、调处“小纠纷”、开展“小宣传”、处理“小求助”、查办“小案件”,做实做优民生警务工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大幅提升。
群众的小事也是大事
今年3月以来,宁津县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出现了一个个藏蓝色的身影,宁津县公安局196名包社区民警走到群众身边,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7月中旬,柴胡店镇派出所户籍民警闫谡在魏家村走访时,年近七旬的魏平安老人偶然提了一句,能否给自己42年没有户口的智障女儿办理户口。闫谡听了老人的话,立刻开始了解情况并为魏大爷的女儿准备材料。此后,他又先后4次来到魏大爷家中,并最终为魏大爷的女儿办下了户口。
“许多事看起来不大,但只要是群众的事都是我们的大事。 ”宁津县公安局局长夏玉坤多次在全体会议上强调。
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5月23日,杜集镇的郝先生将一封感谢信寄到宁津县公安局局长办公室。原来,自2009年起,郝先生和邻居因为宅基地的问题一直有矛盾,多次发生争执,杜集派出所所长张胜轮前后为两家调解过百余次,原本针锋相对的双方当事人被张胜轮“磨”得没了脾气,两家最终消除了争执,达成协议。
对于家长里短的小纠纷,宁津县公安局牢固树立“调解小纠纷,维护大稳定”理念,力争将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民警在走访过程中,通过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互通信息,梳理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及早掌握辖区的不稳定因素,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化解措施。截至目前,宁津县公安局共快速调处各类“小纠纷”300余起,有效维护了辖区稳定。
同时,为切实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宁津县公安局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各种治安防范宣传。社区民警在开展入户调查、警民恳谈和帮困扶贫等服务的同时,积极宣讲防范知识,发放防骗防盗等安全知识手册,及时通报辖区治安情况,提高群众和单位的防范意识、能力。利用宁津县公安局政务微博、微信、QQ、民生警务平台等网络途径,发布各类安全警示信息、治安信息、防范常识。在小区居民楼道、社区警务室公告栏发布警情动态,拓宽治安防范提示覆盖面。
用真诚服务为民解忧
今年8月5日,杜集派出所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对方口齿不甚清楚,说话间几度哽咽,只来回重复着“退休金的事,真是感谢你们啊”。民警听到这里明白了,问电话那头,“您是卢老先生吧”。
卢廷祯老人是滨州市沾化县农业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老人原籍是宁津县杜集镇小卢村,20多年前将户口落在杜集镇,后来一直未办理二代身份证,造成户口注销,多年来退休金无法领取。 2014年7月,老人的孩子来到杜集镇派出所向民警求助,户籍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刻着手查询老户口档案,落实了解情况,为其补办了户口。8月4日,老人的二代身份证办好了,民警当天上午就将老人的身份证和户口页邮寄给老人。今年以来,该县公安局共妥善处理2000余起求助警情。
大案小案等同对待
今年4月份以来,宁津城区多个居民小区发生小区储藏室被盗案件,不仅给群众带来财产损失,还造成人心惶惶。案发后,民警认真分析作案规律,在案件高发时段、高发地域进行巡逻、守候,同时对城区及周边的网吧、旅馆加强巡查力度。经过半个多月的缜密侦查,4月20日晚,民警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迅速将追回的财物退还到居民家中。
有些案件虽然涉案价值不大,但是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宁津县公安局牢固树立“破大案是政绩,破小案也是政绩”的理念,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做到零容忍、零懈怠。今年6月6日和7月25日,宁津县公安局两次举行退赃大会,将总价值460万余元的赃款、赃物集中返还给受害群众,受到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