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的护学岗,咱一大队民警天天值守,刮风下雨毒日头,总能看到他们在维持交通秩序,护着孩子走天桥、过马路,日复一日,说不感动都不可能。”德州市实验小学高老师说。
春节以来,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为民服务的事迹感动了很多市民,在全市公安民警中间也引起强烈共鸣。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公安系统内部掀起向一大队学习的热潮,认真贯彻落实“用精神提升形象,引导全体民警自觉将公安神圣使命和职责内化于心、固化于魂,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全力推动由“交警效应”向“全警效应”的转变。
“德州交警好样的!”
“这才是人民好警察,不但没罚款还热心帮助,应评选最美警察。”网友“@妄求”说。
春节前夕,38位没买到车票的农民工坐着农用三轮车踏上1500公里的归程,途经德州时,被夜间执勤的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的民警发现。拉开临时支起的篷布,看到冻得脸色通红的老老小小,民警没有扣车罚款,而是给他们送上热乎的饭菜,并联系住所和车辆,第二天清早送他们坐上回家的客车。到家后,老乡们发来了全家福和感谢信,节过返工经过德州时,他们还特意来看望了一大队的民警。事情引起了媒体、网络的关注,全国11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70多万网民留言点赞。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掘,直属一大队带给大家的感动也不断升温,人们才发现这个“偶然事件”背后,有一个把辛苦藏在警服里、用温暖指引回家路的热心团队。365天,他们平均每天执勤10小时以上;天气恶劣,大家匆匆往家赶的时候,他们冲到一线;十年如一日,他们把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当亲人;设立护学岗,每天护送孩子上下学;资助身残志坚的小石头创业转行……
在群众心里,德州公安交警不再是“严肃苛刻”的管理者,而是一个值得依靠的服务者,市民对路上每天见到的交警多了一分理解,多了一分认同,少了一些法律威严带来的疏离感。
“向交警战友们看齐”
德州公安交警直属一大队的故事不仅得到了网民、市民的赞赏,更让全体民警精神为之一震。各地公安机关借力典型,提升队伍精神面貌,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民警树立“百姓为先”的理念,把温暖留在群众心坎上。
市公安局组织各地民警观看直属一大队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向大家直观展示直属一大队“用心管理、用情服务”的工作理念。走出报告会场,一位民警感慨道,“他们是把老百姓放在了心尖上,才会风雨无阻地帮助福利院的老人,才会在看到一车老少的时候,变处罚为帮助,我们都应该向交警战友们看齐。”
交警支队举行“向直属一大队学习、提升德州交警形象”大会操,提升民警精气神,激发民警的责任感、使命感。
特巡警支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习直属一大队的先进事迹,通过写笔记、谈感想等方式,切实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位民警。
陵县公安局举行“忠诚铸警魂·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围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及“执法·群众·服务”的主题,引导民警主动思考,深刻理解“为民服务”四个字的内涵。
组织报告会、开展大练兵、写学习心得、办演讲比赛,许多单位通过专题活动拧紧民警的思想发条,也有的地方则是让百姓亲自“教学”,让群众的笑容来激发民警的工作动力。4月份以来,宁津城区多个小区储藏室被盗。案发后,宁津县公安局周密部署,迅速破案,并将追回的财物退还到居民家中,“民警把案子给破了,以后晚上能睡个安心觉啦!”看着居民开心的笑脸,民警也倍受鼓舞。
“幸福就是去奉献”
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警对身上的担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有了行动上的回答,推动“交警效应”向“全警效应”转变。
“我是个出租车司机,在常家镇高阳路桥面上堵住了,客人家里有病人着急回家,能给处理下吗?”4月29日21时许,出租车司机张先生向庆云县公安局求助。接警后,常家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由于没有路灯,一位民警清理路障时,脚下一滑,扭伤了脚,鞋子也掉进了河中。但看着焦急的乘客,他揉了两下扭伤的地方,便光着脚继续清理。一个小时后,桥面清理干净,恢复通畅。事后,张先生通过市民热线夸奖了民警的热心帮助,并表达了谢意。面对夸奖,参加路障清理的民警有些不好意思,“表扬不表扬的不重要,没耽误事儿就成。”4月初的一个夜晚,德城区北园桥附近李女士夫妇抱着孩子正心急如焚,原来孩子突发水痘并伴有高烧症状,半个多小时了,一家人没有拦到一辆出租车。德城分局民警巡逻途中发现路边正不知所措的二人,便停车询问,得知孩子出水痘高烧后,立即用警车将一家人送到医院,并帮助他们办理了急诊挂号手续。得知孩子没有大碍后,民警返回路上继续巡逻。“孩子生病,父母有多着急,我们都明白,当然是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幸福就是去奉献。”禹城市公安局民警刘文凯在学习体会中写道,“站上公安岗位,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以平和谦逊的姿态面对群众,力所能及地提供服务。奉献、给予是获得,不是失去,把快乐传递给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这是一种双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