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露 德州报道
收割、采摘、捕捞……金秋时节,伴着沉甸甸的喜悦,德州秋粮收获渐次铺开,一幅怡人的秋收图景扑面而来。
秋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部分,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德州秋收工作正按照规划的速度推进,收获进度超八成。目之所及,是希望的田野,是丰收的德州。提效率、减损耗、增强农户积极性,德州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各出良招,手把手帮助农民把地里的作物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收益,真正让秋粮丰收变成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在禹城市房寺镇,大豆收割机在前,玉米收割机随后,梯次“开镰”丰收。
“玉米不减产,大豆算白捡”
早上7点,禹城市房寺镇尚纸坊村,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刘厚志正美滋滋地看着田里的景象:玉米颗粒紧实,大豆籽粒饱满,处处充盈着金黄色的丰收气象。2台大豆收割机、1台玉米收割机正在田野里穿梭,农机手正在田里跑前跑后地进行丰收作业。
2015年10月,刘厚志与刘厚鑫兄弟俩流转了1200余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之前做农资销售,也懂些种地上的事儿。”刘厚志说,“后来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试种了200亩大豆,效益还不错,就一直种下去了。”
刘厚志口中的“效益还不错”是有根据的:今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禹城市在扎实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种植,实施“稳粮增豆”战略,创新“四二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模式,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了13.46万亩,占山东省总播种面积的近十分之一。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各乡镇,各级农技专家齐上阵,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智力”支撑。“人努力、天帮忙,想不‘丰收’都不行!”刘厚志说道。
在禹城,像刘厚志兄弟俩一样的种粮大户不止一个。大豆收割机在前,玉米收割机随后,梯次“开镰”丰收,同一时间,在莒镇前将军庙村的500多亩复合种植田里,经专家实收测产,6.12亩测产田玉米亩产726.28公斤,大豆亩产134.23公斤。看着穗大粒多的玉米和颗颗饱满的大豆,莒镇策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德平说:“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是白捡’。大豆按3块钱一斤计算,今年收入绝对可观。”
刘厚鑫两兄弟1200余亩土地迎来大丰收,看着穗大粒多的玉米和颗颗饱满的大豆,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借助今年春季冬小麦科技壮苗的经验,成立了包括分管领导和专家在内的13个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开展‘保姆式’全程技术帮扶。”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文忠介绍道,禹城市编写印发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手册,同时结合大豆自强示范县项目、利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动员各新型经营主体率先投入技术推广。此外,禹城依托本土企业——天明机械和亚泰机械,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反复研究,发现“4+2种植模式”具有边行优势明显、增产效果显著、推广价值较高的特点,并加以推广应用。
为确保大豆玉米“一亩双生”丰产丰收、群众增产增收,禹城市将生产管理环节划分“前期除草、中期化控、后期灭虫”三个阶段,突出“五全”工作法,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灭茬、统一移垄、统一造墒、统一播种、统一植保“六统一”,并成立农机合作社联合社,选择了26个实力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变“单打独斗”为“体系作业”,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户、良网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复合种植管理阶段的新经验、新案例,为全国探索复合种植禹城样板、模式。
在齐河高标准农田示范田上,大型农业机械化持续运作,一派丰收景象。
“社会化服务让‘种粮’这件事越来越简单”
“300多亩地,无论是在农业生产的哪一环节,对‘人力’的需求都非常大。而现在,我在自己种着300亩地的同时,还是齐河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机械公司的种植主管,管理着3000亩地,地里有100多个不同的品种,这事搁原来,谁敢想?”10月12日,齐河县焦庙镇种粮大户、齐河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机械公司种植主管李建国说道,“种地这件事虽然做了多半辈子了,但现在真的感觉农业社会化服务把种地变得越来越简单。”
近年来,齐河县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成示范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引导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提质增收,实现了粮食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增产。根据夏粮行情价格,齐河县粮食销售收入较去年增加2.67亿元,实现了增产增收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农业服务公司的员工,都是当地的农民。在他们心里都有这么一笔账:“将自家的土地托管出去,有保底收入,地里收益的分红还有自己一份。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打工挣钱。”现在这笔账,已是齐河很多农民的共识。
怎样才能得到更多农民认可,主动把土地托管呢?服务组织给出的答案是“高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降本增效’,农民投入种地成本低,还能多打粮,把土地交给我们的意愿就会增强。”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纲说。
李朝纲口中的“标准化”,是他自己10余年在土地里摸爬滚打摸索出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很大意义,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李朝纲介绍道,公司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项目,入选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司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共有682项,其中的103项企业标准是对自己近乎严苛的作业要求。
截至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5000余亩,全托管土地4万余亩,半托管土地8万余亩,日耕播能力3000亩以上,日防治能力达到3万亩。公司进步的同时,李朝纲也不断对航空飞防、灌溉、植保相关知识技术进行学习研究,截至目前,李朝纲已参与研发农机农艺“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参与研发农业加工方面“发明专利”2项。
通过不断培育发展新型生产主体和多元服务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不断丰富,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全面衔接,这也让齐河从传统农业大县逐渐向现代农业强县靠拢,不断打造绿色优质高效农业“齐河样板”。
一台机器完成烘干,金黄色玉米粒“争先恐后”地直接进入了粮仓,确保了玉米品质,保障粮源安全。
“潮粮有了新去处,农民卖上‘舒心粮’”
粮食干燥是粮食安全贮藏的重要条件。为了减少田间损失和保证收获及下季播种质量,“抢收”下的粮食大多水分较高,北方秋季玉米水分可达30%左右,“由于国庆期间,降雨较多,收下来的玉米湿度也比较大。再加上最近一直阴天,玉米晾晒、储存比往年难度要大一些。”武城县种粮大户耿吉英说道。
抢到手的粮食如何烘干存储?成为压在农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是武城县保丰收保增收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台机器完成烘干,金黄色玉米粒“争先恐后”地直接进入了粮仓,每天清晨,天色还未大亮时,武城县李家户镇众祥粮食商行厂区内烘干机的轰鸣声已经响得格外起劲儿,它们正在烘干来自武城本地及相邻省市的玉米。
9月26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武城县专场,武城县众祥粮食商行总经理耿兆江就“粮食商行”模式答记者问。
据介绍,武城县众祥农业公司是“粮食商行”模式的主要经营企业,涵盖粮食种植、粮食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烘干、仓储、贸易等业务,日烘干能力2000吨为全省最大。自2019年武城县被确定为全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县以来,众祥公司在武城县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扶持与引导下,创新了“粮食商行”新模式。
“收下玉米后,送到‘粮食商行’这里来烘干,经过20个小时的烘干,湿玉米就能变成干玉米,还可以在这里免费存3个月,等粮食价格高了再卖。”耿吉英作为“粮食商行”的受益者,感慨良多。粮食商行将传统耕、种、管、收农业服务产业链延伸至烘干、收购和存储,一方面解决了农民“晒粮储粮难”和“潮粮难售卖”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粮食产后损耗和小农户自行存储致使霉变而产生的粮食质量问题,确保玉米品质,减少粮食损失,保障粮源安全。
除此之外,粮食商行更是着力打造了存粮、增信、收益、保障四大创新模式,畅通融资渠道,兜底保障粮食价格,实现粮食增收保值。“下一步,‘粮食商行’计划建设10万吨仓储设施及日烘干5000吨的示范基地,并根据需求建设电商物流园、自动化水利灌溉示范区,着力打造当地农业产业集群。”耿兆江介绍道,同时,计划今明两年在德州市3—5个县设置若干服务网点,融合当地农业订单种植、土地托管、烘干、仓储、贸易等环节,争取做到德州市服务网点全覆盖,整体模式在全省推广,着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改革示范亮点。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