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调研成果

了解基层诉求 推动产业发展

2014-06-27 09:20:00 作者:张志宁 来源:德州日报
5月15日,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我和同事屈大鹏来到基层联系点——禹城市安仁镇王子付村蹲点采访,与养了33年牛的村党支部书记冯玉珍进行深入交流。
        515,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我和同事屈大鹏来到基层联系点——禹城市安仁镇王子付村蹲点采访,与养了33年牛的村党支部书记冯玉珍进行深入交流。

      王子付村只有 270多人、 840多亩盐碱土地,曾经粮食单产不过200斤,是出了名的穷村。针对这一现状,1985年,冯玉珍根据本地实际及自身养牛受益的经验,决定带领大家养黄牛致富。随着养殖行业的发展,1998年,她又决定带领大家改养效益更高的奶牛。从最初从无到有地积累养殖经验、到千方百计为奶源寻找市场,该村养牛业在历经一次次的失败和努力后,最终使该村的养牛业从一家一户的传统分散养殖奏响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之路。如今,该村奶牛存栏量达到1600余头,全村奶牛养殖收入近千万元。依靠养牛,这个曾经靠吃国家救济的贫困村,变成了省畜牧百强村和全市养牛明星村,王子付村的乡亲们初步感受到农业结构调整的甜头贫穷路后的甜头。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协调所带来的矛盾,且各种难以预测的疫情,使该村养殖效益整体下滑,养殖业带来新的挑战。围绕这一现状,冯玉珍决定进一步改进养殖模式,用高标准挑战大市场,尽快启用TMR饲料搅拌机、完成剩余部分牛棚改造工作、加强奶品质量管控,以高标准抢占大市场。

      经过一天的深入采访,我们对养殖户面临的形势及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他们的不畏艰难、用于拼搏的精神大为感动。采访归来后,以《一个小村养牛业的突围路》为标题,将之进行报道,阐述农民的困惑,反映其的期盼。

      本文成稿后,经报社编委会以及总编辑赵红卫的仔细审阅后,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并要求重新深入采访,以此增强稿件的高度及深度。经与冯玉珍及当地群众再次深入沟通交流之后,稿件大幅修改,副总编辑刘同江审稿后,又找到我,详细了解该村情况,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经过几易其稿,最终成文。稿件刊登后,我在第一时间与畜牧局等相关单位进行接洽,以便为该村奶牛养殖业提供疫情防治、产业发展规划等,以此推动该村奶牛养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采访、成稿的经历,使我认识到采访的不够深入就不会对采访对象、所触问题有更深入地了解,更不会充分地将群众的困惑与所需所求尽以展现。结合此次“三在”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身一线,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接地气、转文风、创精品,把“三在”活动的精髓融入到采访的每一点,每一处。 ( 张志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超然)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