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只见栋栋高层建筑下,宽阔的街道旁树立着一盏盏漂亮的路灯。听说记者来采访,居民李凤玲热情邀请记者去家里看看。
“太阳能热水器、整体厨房……这房子是居委会统一装修的,居民直接拎包入住。现在社区富了,城里人一说起簸箕刘就羡慕得不得了。 ”指着家里的摆设,李凤玲满是幸福。如今,社区集体资产达10亿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滚动式发展,村庄走上了富裕路
簸箕刘社区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位置,东邻董子文化街,南邻市区主干道东方红路,西沿康博大道,北接长河公园至减河湿地风景区水系。地理位置的优势让这里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2003年至2009年,簸箕刘经历了3次拆迁。尤其是2009年,为了支持城市建设以及全运会的到来,1个月内簸箕刘完成了全村整体拆迁。
村子拆了,土地征用了,子孙后代靠啥吃饭?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摆在簸箕刘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吉增及两委班子成员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城市建设势必需要建筑队伍,董吉增看准这一趋势,挂靠天元集团成立了建筑队。 “当时我们没有资质,只得借船出海,跨出这一步,才逐渐有了后期建企业的基础。
政府给的土地补偿费中,去掉直补给农民的,留存在村集体账面上的还有1000余万元,这在当时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满万元的小村,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是分,是留,还是作其它用途?村民争论不休。
经过村两委的讨论和征集村民的意见,簸箕刘社区把土地补偿款又投入到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并发动本村建筑队自拆自建村庄,这样拆迁安置房地产开发项目,就为社区带来了1个亿的盈利。
自此簸箕刘社区先后成立了簸箕刘工贸开发有限公司、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盛和大酒店公司、电动车市场等多家集体企业。
他们多次召开党员、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后,决定以对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配股的形式,将集体资产逐步转化为企业资产,将企业资产按股份形式量化给每一位应享受集体资产的居民。
“为了确保簸箕刘社区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长期利益,就必须解决集体资产权属不清、资产所有者难以界定等根本性问题。 ”董吉增觉得以前是村里的农民养着集体,现在村里富了,要让每个人得到切实的好处。
股份制量化,切好集体经济“蛋糕”
簸箕刘社区股权量化整个工作过程分为“六部曲”,即资产测算、清人分类、配额确定、征集意见、通报公示、建章立制六个阶段。
从2008年开始酝酿,簸箕刘社区改造完成后,2010年7月正式将集体资产股份制量化提到议事日程。
社区办公室主任刘强说,这期间相关的会议开了不下百场。集体资产股份制量化工作实施方案在两委内部讨论完毕,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收集听取群众建议后,再整理、通报修改的相关内容。最终确定按照每股10万元进行分配,将符合持股要求的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成了三大类17种情况,不同的情况按照100%持股、80%持股等不同的标准享受集体经济股份制分配。集体资产股份制量化配股人口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31日24时。
以后新增人员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属)根据其户口性质,以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配股为基础,自截止日起每晚一个季度减少5000元股份,每季度末调整该季度新增人员股份,下季度开始享受股利分红及福利待遇。直到集体资产量化完成后,所有剩余集体资产根据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量按原持股份额比例二次分配给应享受集体资产的每一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最后,股份制量化实施方案经党支部、居委会研究,报长河街道办事处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批通过。这种股份制分配并不是一次性完成,以2010年10月31日为节点,到2015年10月31日,5年的时间完成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分配。
目前,簸箕刘社区1600多名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股份,按现在集体资产10亿元计算,他们人均资产可达60万元。
民生为大,百姓过上幸福日子
“如今,出租房屋加上村里的分红,我每月入账2000多元,上楼前种地的年收入才3000元钱。 ”今年61岁的王秀昆给记者算了笔账。
簸箕刘社区的日子好过是出了名的。自2001年起居委会为居民发放生活补助费。现在每人每月可享受生活补助430元,到今年11月,这个数字将增长到530元,2015年11月达到630元。另外,对于社区学生升入高中、大学,给予500元至2000元的奖励。
此外,社区春节、中秋节每人发放200元福利费以及冬季采暖补助费500元,这样算下来,每人每年可享补助5000元。
不仅如此,为了不让居民因病返贫,簸箕刘还制定了 《簸箕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社区以年为单位,对居民因病住院治疗花费达到万元以上的,按标准比例进行报销。
2013年9月,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居民高玉军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花费9万多元。 “事后社区给报销了2.3万元,大大减轻了我家的负担。 ”高玉军说。簸箕刘社区自2007年实施这一制度以来,已累计救助居民80多人次,救助金额达80余万元。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韩立敏 张学谦
记者手记:明晰产权保障农民利益
推动城镇化,不是让农民都住进了社区,农民就变成了市民,而是涉及到基层组织转型、集体土地处置、集体资产处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如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保障。
簸箕刘社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创新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在推进两区同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簸箕刘一方面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稳妥推进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想方设法保证农民利益,让这场变革实现公平共享,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村委变居委、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的根本性转变。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