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德州日报

赵官:千年古镇的城镇化探索

2014-09-04 10:28:00 作者: 来源:德州日报
赵官镇位于齐河县西南部,总面积61.02平方公里,3.2万人,是全国重点镇、环境优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生态文明先进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乡镇,全市综合实力先进乡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园林式乡镇。

     

    ■赵官镇名片

      赵官镇位于齐河县西南部,总面积61.02平方公里,3.2万人,是全国重点镇、环境优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生态文明先进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乡镇,全市综合实力先进乡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园林式乡镇。

      赵官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唐代设镇,名曰锦川镇,明朝末年,因赵姓成为当地望族,锦川镇遂改名为赵官镇。赵官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有324省道、黄河浮桥,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与济聊、京福高速和京沪、京九、济邯铁路等五大交通动脉相连,全镇55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

      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之称的千年银杏树,有承载儒家文化的百年老宅院;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有绿意无限的万米黄河观光带,有碧色连天的千亩荷塘……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赵官镇,在依托“煤产业”实现经济振兴的同时,坚持文化传承和生态建设,坚持以产兴城和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小城镇建设新路子,先后被命名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和全国重点镇。 8月30日,记者走进赵官,梳理该镇探索农村新型城镇化的轨迹。

      秉承古镇之魂 打造生态新城

      ——规划引领,解决“城镇怎么建”

      位于赵官镇北街的孟氏宅院是该镇乃至齐河县、德州市最“老”的建筑,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座古色古香的宅院已经“湮没”在一片仿古建筑里,显得不再那么突兀。

      城镇越有历史文化韵味就越有吸引力。赵官镇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群众意愿,注重文化融入与传承,以孟家宅院为依托,对政府大街、商业大街和隅首路的沿街建筑进行了仿古改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实现完美融合。同时,结合唐朝设镇的历史背景,投资3000万元实施盛唐街开发,建设具有唐代风格的商业楼,在小城镇建设中,形成了具有赵官特色的“古镇风格”。

      “规划是城镇化建设的龙头。我们立足实际,统筹规划,调整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了社区建设规划,修编了城镇建设规划,对每个建设项目,均要求在符合3个规划的前提下实施。 ”赵官镇党委书记陈勇表示。他们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修编规划,在城镇发展定位上,确定打造县域次中心、工贸重镇、文化名镇、生态新城。在空间布局上,规划为“两轴两带三区”,即以省道324和防汛路为发展轴,以老巴公河、黄河为纽带两条滨水景观带,在镇区以南规划建设齐南工业园,打造产业集聚区;在镇区以北规划现代农业区,发展品质农业生态农业;中部主城区打造锦川社区、明珠花园等居住组团,完善办公、商住和公共服务,初步搭起大城镇框架。

      抓配套优环境 兴商贸揽人气

      ——城乡统筹,解决“人口怎么聚”

      在赵官镇驻地东南3公里处,有一株树龄600多年的银杏树,它北面500多米,就是以该树命名的银杏树社区。银杏树社区是该镇规划建设的两个并居点之一,计划安置12个村的7600人,目前已有292户居民入住。

      另一处并居点是位于镇区的锦川社区,规划安置43个村2.1万人,目前已建设多层住宅楼40栋,其中一期已搬迁入住4个村2100人,二期11栋多层住宅楼也已全部封顶,年底可再搬迁2个村,加上商户,届时社区人口可达5000人。

      靠建设大社区促进人口集聚是赵官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手段之一。赵官镇镇长杨振民介绍,该镇八成村庄为压煤村,根据煤矿开采要求,大多数村今后都将面临拆迁问题,为此,他们从长计议,规划了两处并居点。按照计划,两个并居点8年左右可实现全部入住,届时城镇人口可达3万人。

      刘东村曾是个脏乱村,以前村内到处都堆满了柴草堆、粪堆,村子四周垃圾遍地。如今,全村房屋红瓦白墙整齐划一,水泥路面平整宽阔,街道两旁修建了排污通道、安装了景观式路灯,每走几步就能看到统一配置的绿色垃圾桶。新建的文体小广场更成了人们休闲健身的乐园。让村支部书记高绪强感触最深的,不仅是卫生状况的改善,更有群众生活习惯的改变。 “以前很多垃圾村民都是随手一扔,现在不一样了,垃圾一定要找到垃圾桶才扔进去。 ”高绪强说,村民对镇上开展的活动非常支持,很多人不用动员都来参加义务劳动。

      “实现城镇化目标,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立足于建设美丽城镇,我们树立全域管理的理念,做到镇村管理全覆盖。 ”陈勇介绍。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该镇新栽植绿化苗木200万株;垃圾箱增至1080个,环卫人员增至162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转,实现了环境整治常态化、城乡环卫一体化。

      同时,该镇积极改善镇区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他们在建设锦川公园、滨河公园的基础上,新建6处小游园,并实施了大路网、大水网、大绿网和大亮化工程,在镇区形成“四纵四横”路网,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全覆盖。在社区配套建设了服务中心、休闲广场、殡仪馆,并高标准建设了省级规范化中小学和幼儿园,让社区孩子享受到一条龙的优质教育资源。

      该镇还在镇区积极发展餐饮、物流、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吸引了400多名外地客商在镇区居住、700多家商户入住经营,聚集经商、打工等外来人口7000多人。

      镇区环境的优化促进了商贸繁荣,同时,商贸的繁荣又带动更多的人在镇区买房落户,形成了服务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赵官镇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5万人,城镇化率达59%。

      坚持多元化发展 杜绝一条腿走路

      ——产业支撑,解决“钱从哪里来”

      煤炭是赵官镇的优势资源,经过几年发展,山东新矿赵官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形成以煤炭为主的“原煤、洗选精煤——瓦斯抽采发电——煤矸石制砖——岩浆岩水制做矿泉水”四大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围绕煤炭做文章的同时,该镇以高质量、高效益为中心,坚持园区化、链条化、高端化、集约化“四化”并举,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培强主导产业。目前,落户县经济开发区投资5000万美元的阿格米尔机械项目正在建设;落户县经济开发区的LED新能源项目正在试投产;落户齐南工业园投资8700万元的金花葵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年底投产。

      同时,以建设面向济南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该镇重点发展了以恒盛天雨为龙头的蔬菜基地、以顺达奶牛为龙头的畜牧养殖基地、以种粮大户为龙头的粮食高产创建基地、以清雅园林为龙头的苗木基地,新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速生杨和苗木繁育3000亩。

      “资金是推进城镇化的第一要素。一方面,我们通过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实施富民兴商工程,增加了政府和百姓的经济收入。一方面,通过创新机制、模式,用政府‘小资金’撬动市场‘大资金’,实现城镇建设的多方投入。 ”陈勇说。在市场资金利用上,他们通过以土地承包费抵顶投资费用的形式,用5.4万元政府投入,撬动了上百万元的市场绿化投入;在有关设施配套上,采取BOT模式,节省资金4000多万元,解决了城镇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2013年,该镇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今年上半年,该镇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0%,为打造和巩固全县次中心、全市前十强、全省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

      以人为本方能“一呼百应”

      传承文化而不因循守旧,善借优势而不依赖资源,打造中心而不忽视全局,赵官镇在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抓点带面,举一反三,创出了特色,打出了品牌,树立了样板。

      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造城,而是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口转移、生产方式转变的综合过程,只靠一家一户,解决不了住房集中化的问题,更解决不了功能健全化、产业集约化的问题。赵官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制定政策优化服务等手段,使城镇化建设得到健康推进。同时,他们还善于发挥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破解瓶颈制约,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李克强总理说过,“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赵官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无论是完善镇区基础设施还是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无论是打造商业街发展商贸还是招商引资建设大项目,无不围绕一个核心:以人为本;无不落脚于一个基点:改善民生。因为以人为本,土地流转、拆迁安置等普遍性难题得以迎刃而解,因为造福百姓,政府开展的各种活动、实施的各项工程有了“一呼百应”。

      问需于民,明确了发展方向;问计于民,找到了发展路径。正是由于借助了全社会的力量、发挥了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形成了上下同心的推动合力,赵官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才没有成为“你演你的,我看我的”独角戏,而是从政府主抓主推的“民心工程”变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行动”。

      □本报记者 冯光华 本报通讯员 郑军 孟庆春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黄新)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