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德州日报

柴胡店:差异化发展成就辉煌

2014-11-26 14:58:00 作者: 来源:德州日报
柴胡店镇位于宁津县城东9公里处,因史有柴、胡二姓在此合伙开店,故名柴胡店。滨德高速公路和314省道穿镇而过,辖区面积113.11平方公里,辖 56个社区、132个行政村,人口6.3万人,耕地10万亩,是江北最大的电梯零配件生产基地、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大刀记文化发源地、中华蟋蟀第一镇,被评为宁津县科学发展综合示范镇、德州市市级中心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重镇”、全国重点镇。

      

      

      枣林鸟瞰、蟋蟀文化城。

      

      大刀记文化广场。

      

      东方明珠小区一角。

    ■柴胡店镇名片

      

      柴胡店镇位于宁津县城东9公里处,因史有柴、胡二姓在此合伙开店,故名柴胡店。滨德高速公路和314省道穿镇而过,辖区面积113.11平方公里,辖 56个社区、132个行政村,人口6.3万人,耕地10万亩,是江北最大的电梯零配件生产基地、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大刀记文化发源地、中华蟋蟀第一镇,被评为宁津县科学发展综合示范镇、德州市市级中心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重镇”、全国重点镇。

      11月17日,走进柴胡店镇区,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沿街林立的店铺和一座座小高层居民楼,处处显示着这座小镇的繁华。

      这里有江北最大的电梯零配件生产基地,有享誉全国的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这里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华蟋蟀第一镇,还是历史悠久的大刀记文化发源地。如今,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镇执着于工业立镇、文化强镇、商贸活镇、蔬菜富镇的发展路径,在跨越赶超的号角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服务群众为基点,实现人口不断集聚 

      柴胡店镇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更有着一些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在全市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他们是否先行一步、抢得先机呢?

      对此,该镇党委书记高俊生表示,2012年8月被列入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后,他们就进行了高标准规划,按照规划目标,柴胡店镇将建设成为特色农业强镇、生态产业大镇、旅游休闲名镇。

      “柴胡店镇的发展必须更好地融入宁津县城市化发展之中,依托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县城,走区域差异化发展之路。同时,在镇域内统筹布局镇村体系,合理安排农村人口转移,促进镇村统筹和谐发展。 ”高俊生坦言。

      坚持以完善规划设计为前提,以推动项目建设为纲领,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基点,柴胡店镇将示范镇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东方明珠小区是该镇高标准修建的6处住宅小区之一,该小区2013年建成交付使用,依据优越的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目前已吸引126户居民入住。

      除了建设居民小区,他们还投入500余万元实施了柴胡店镇中小学升级改造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可容纳500人的宁津鹤祥老年休闲服务中心。今年,又进一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投入600万元对东、西、南三条环路升级改造,总改造面积26400平方米;沿南环路修建一条景观河,并配套公园、绿地、广场等景观设计;修建了日处理能力100吨的柴胡店社区污水处理站和日处理能力46吨的垃圾转运站,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和生活品位的不断提升,让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这些项目搭起了城镇的框架,但仅有框架远远不够,小城镇建设关键要有人的集聚。 ”高俊生认为,没有人气的镇区仅是一座空城,城镇化的出发点就是要让更多群众受益。

      扶持就业创业是促进人口规模集约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镇充分利用全民创业辅导站,扶持各类主体初始创业,并为创业者提供简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宁津华信木业有限公司是青岛投资商姜晓光在考察了多个地方后落户该镇的,目前已成为柴胡店镇的骨干企业,吸纳了周边490余人就业。 2013年,该镇驻地人口增加3194人,达到19092人,为镇区经济发展聚集了人气。

      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持续增强经济实力 

      工业是柴胡店镇经济赖以腾飞的强力引擎。旧时柴胡店有“小天津卫”之称,以手工业闻名全国,以致当时好多人“只知道柴胡店不知道宁津县”。

      初冬的寒意丝毫没有降低项目建设的热度。在柴胡店镇电梯配件产业园区,一期11个标准厂房正在进行收尾工程,年底有望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们依托园区这一平台,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出租经营的模式,规划建设高标准厂区20家,吸纳电梯配件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宁津县电梯产业零配件基地。 ”该镇镇长刘志清介绍,此举将进一步放大柴胡店镇的电梯产业优势。

      电梯产业是柴胡店镇的特色产业,位于宁津县经济开发区的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就是从该镇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该公司通过与德国西门子电梯集团合作开发自动控制柜电梯核心技术,从原来的无牌、贴牌发展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品牌。目前,该镇拥有电梯整梯生产资质企业4家,电梯配件企业140家,从业人员2200多人。

      与电梯产业蓬勃发展相呼应的是,以宁津弹簧公司为龙头的铁路器材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作为高速机车弹簧生产的指定企业,宁津弹簧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上市前的冲刺;以宏业汽配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飞速发展,宏业汽配自主开发的汽车消声器远销20多个省市;精细化工产业异军突起,华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出口韩国、印尼等10多个国家。

      如今,柴胡店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 32家,已初步形成铁路器材、电梯整梯、汽车部件、精细化工四大产业,弹簧公司、宏业汽配、华冠公司、民鑫生物、博尔特电梯和瑞尔石油六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格局。今年前三季度,该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654万元,为带动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相比于雄厚的工业基础,柴胡店镇的蔬菜产业更具特色。

      最近,东崔社区菜农崔振财忙得有些晕头转向,他每天清晨4点多钟就开始将整车白菜发往蔬菜批发市场,每天交易额在3万元上下。

      东崔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的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日交易品种百余个、70多万公斤,交易额60多万元,客户遍及京、津、鲁、冀等20多个省份,是鲁西北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集散地。早在4年前,崔杨村就在宁津县首开土地流转之先河,实现了土地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双增长”。

      “我们通过发展高档次的标准化园区,重点向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方向发展。 ”刘志清告诉记者,他们先后发展了东崔、普西、张集和瑞丰公司4个高档观光采摘园,全镇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到了1200亩,通过有机认证的蔬菜品种8个。目前,该镇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形成了“东瓜西豆南香北韭中山药”的生产格局。

      以地域文化为抓手,着力打造旅游强镇 

      在西街村柴胡店小学旧址上,有一株3人合抱的大槐树,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树冠如盖。而就在3个月前,这株古槐因为一部电视剧,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8月底,根据宁津县已故作家郭澄清名作 《大刀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柴胡店镇古槐下完成最后一个外景拍摄后杀青。据该镇人大主席李玉磊介绍,大刀记的故事大部分情节发生在柴胡店镇,该镇也因此成为大刀记文化的发源地。

      为了将“敢于担当、团结奋进”的大刀记精神具象化,该镇高标准修建了占地32亩的大刀记文化休闲广场,配以假山、雕塑墙、音乐喷泉等元素,用动静结合、古今搭配的手段,展示柴胡店人的精神风貌。

      “结合‘大刀记精神’,我们在全镇开展了‘四德’工程建设,进一步弘扬典型,倡树新风。”高俊生说。今年以来,该镇推荐了“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9名,其中2人入选德州市第二届“百佳孝贤”候选人,1人入选“德州好人”;涌现出 “美德少年”42人,全镇上下形成了“学模范、讲道德、知荣辱、树正气”的良好氛围。

      蟋蟀文化是柴胡店镇的另一张文化名片。每年8月至10月间,数以万计的男女老少涌入农田,拿着手电筒在夜色中搜寻“虫儿”的镜头,成为该镇的一大胜景。

      柴胡店镇钙质丰厚的红土地为优质蟋蟀品种的繁殖提供了先天条件,该镇蟋蟀素以体健力足、剽悍好斗著称。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每日农经》栏目曾到柴胡店拍摄《宁津蟋蟀》专题片进行宣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在柴胡店镇尤集村建立了蟋蟀繁育基地;2014年 8月,著名相声演员杨议来该镇拍摄大型纪录片《虫儿》,全方位介绍了柴胡店镇蟋蟀文化及产业情况。

      柴胡店镇的蟋蟀市场每年都吸引上万名蟋蟀爱好者前来“寻宝”,这里生长的蟋蟀也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称雄。镇政府因势利导,修建了蟋蟀文化城,该镇还被中华蟋蟀研究协会授予 “中华蟋蟀第一镇”称号。自2012年起,柴胡店镇连年举办全国蟋蟀邀请赛,带动蟋蟀文化产业实现年产值2.3亿元。今年5月7 日,中华蟋蟀文化城成功申报为德州市第三批社科普及示范基地。

      “依托大刀记和蟋蟀这两张文化牌,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积极打造旅游名镇,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谈起发展前景,高俊生信心十足。

      让特色成为生产力 

      与区位交通优势相比,柴胡店镇更大的优势在于特色产业、特色文化。拥有“特色”不足为喜,如何让“特色”产生效益,变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才是该镇党政一班人日思夜想的案头工作。

      该镇党政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差异化竞争,本质上就是特色之争。培育特色,巩固特色,进而让特色成为优势,已然成为该镇上下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从农业品牌到工业基地,从自然馈赠到历史积淀,该镇在打造特色乡镇的进程中走得执着而又轻盈。他们善于“种”,更善于“养”,懂得在市场竞争中培植“特色”种子,也懂得让“特色”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在竞争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寻觅商机、实现突围,走出“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误区,以特色为标志的差异化路径,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本报记者 冯光华 本报通讯员 孙久生 王猛 郭丽萍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