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一早,记者一行来到齐河“三在”基地、位于宣章屯镇的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进大门就看到几十辆蔬菜货运车整齐地停放在厂区。 “为了完善产业链,我们不断地追加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融资难、融资贵,资金成了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难题。 ”该公司董事长董战东说。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信贷闸门收紧,“钱紧”成为涉农企业存在的普遍难题。美东作为齐河典型的涉农企业,发展中遇到多大困惑,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记者深入一线进行调研。
资金缺口大,制约产业链完善升级
傍晚时分,记者在到美东公司蔬菜种植区,看到夕阳下,几百个单双膜拱形棚的受阳面,仅半个小时就在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下,被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这几年我们投入2亿多元,引进自动化设备,已形成了育种、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董战东说,“但是要想满足市场需求、完善产业链、形成规模化,还得注入10亿元资金。 ”
目前,美东公司4万平方米的育苗棚区建设已竣工,共投资1440万元,但还需配套育苗床、温控设备、喷淋等设备;蔬菜种植区已投资1.8亿元,建有400个高温棚、500个拱形棚,根据市场需求,该公司假设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还需再建5000个棚、约5亿元投入;在蔬菜分拣加工车间,已形成两条生产线,上马果品筛选设备仍需追加投入;仓储制冷车间已投入5000余万元,建立了6个冷藏室,今后还将建7000平方米的立体仓储区,资金缺口3亿元。所以,资金缺口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难题。
董战东说:“我们2010年刚涉足绿色蔬菜生产时,周边有13家同类企业,可是经过几年的发展11家已经倒下了,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 ”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涉农企业达128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拥有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农产品,但土地往往是租用,农产品不易监管、价格不稳定、不好变现,很难作为中长期大额贷款的抵押物,因此银行不愿放贷。因为没有抵押物,涉农企业只能找企业联保或请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贷款。
当前企业联保风险大,条件苛刻,致使担保费用上升,有的高达2.5%。还款期限一到企业还要循环倒贷,一年的融资成本高达15%以上,低利润率的涉农企业,便无法支撑其正常运转。
土地确权方便产权抵押贷款,但具体配套环节很多,远水不解近渴
那么,如何破解企业抵押难?
董战东说,只有让土地经营权和农业基础设施变为拥有商业价值可直接变现的抵押物,才能大额度地从银行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恰能让土地经营权和农业基础设施变为可评估的抵押物,在青岛、泰安、枣庄等地有先例,当地村民拿着承包地证书,以产权入股的方式,成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产权抵押融资,缓解了资金需求。
今年3月30日,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个县市区已有效开展工作,年底前80%以上的村庄将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目前,我们齐河的土地确权工作已分阶段地完成了85%,宣章屯镇年底前基本能完成确权工作。 ”齐河县农业局负责人说。
从实践来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还面临法规有待完善、配套机制欠缺和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制约了全面推广。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及登记变更工作,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完善确权颁证、抵押登记、价值评估、交易流转、资产处置等配套体系,在财政、税收、贴息、保费补贴、担保费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这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远水难解近渴。
政银企三方联手,搭建土地产权交易平台
“只有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手,搭建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并大大提高平台交易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建行齐河支行行长杜厚森说,“土地产权交易平台,能将土地产权和农业基础设施及时变现,即便贷款方出现经营风险,银行也能及时将抵押物变现,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 ”
当前,青岛、枣庄等地已经建起专门的土地产权交易平台,该平台及时公布土地流转的面积、地段、市值评估等信息,农业经营主体在该平台活跃交易,银行可以顺利将企业抵押物在此变现。
“我们公司流转了4500亩土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亿元,市值评估3亿元。一旦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平台,我们将会以此进行抵押贷款,追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产业链的升级。 ”董战东说。□本报记者 李俊德 董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