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郭延蕊在检测蔬菜农药残留。 记者 邹斌 通讯员 孟翠摄
邹永明(右二)等专家在研究如何避免盘菜徒长等问题。
当下正值农闲,本是农村劳动力较丰富的时节,但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长韩爱凤却始终不敢放松招聘计划。
“这段时间蔬菜订单还不是很多,分拣和包装车间工人基本能保证订单供应,但元旦期间企业会迎来销售高峰,到时候工人远远不够。 ”11月26日,韩爱凤说。
劳动力缺乏,企业用工直喊“渴”
周玉今年44岁,家住在离公司不远的旺保村,经过几年的土地流转,家里还有10亩农田。自2012年美东公司加工车间建成以来,她就一直在这里工作,包括她在内,车间一共16人,主要任务是修剪配送来的蔬菜,让菜美观、便于存放。 “车间里的工人基本都是我这个年纪,平时不忙的时候大家倒还能够应付,订单多的时候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周玉说。
“七八月份是销售旺季,我们会从附近村庄提前招聘一些短工,但招聘来的人数和工人熟练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有时忙起来,车间组长甚至公司中层也要一起上。 ”韩爱凤说。
在美东集团工贸公司,他们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加尴尬。
以公司横机车间为例,车间共有60多人,但是30岁以下的劳动力仅有十几个。横机车间需要电脑操作,有些环节甚至要懂些英文。 “上了年纪的村民接受这些知识很困难,我们只能让年轻工人与年纪大的配合操作,可是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很难做到及时反应。 ”车间主任董爱英说。
张美玲是横机车间仅有的几名“85后”工人之一,她的车床操作技术很好,每个月能拿到3500元的工资,虽说公司距离她家只有10里地,上下班也有班车接送。即便如此,张美玲坦言,等孩子大些,还是想去大城市闯一闯。
科研人才紧俏,企业发展亟需智力保障
张美玲的想法,代表了一大部分年轻农村劳动力的态度。然而能否留住更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试试看,能不能把支架做成A形或H形,方便咱们栽种藤本植物。 ”11月26日,见到郭延蕊时,她正和同事商量如何改进方案。今年26岁的她和同学邢荷荷研究生毕业后经导师推荐,从青岛农业大学来到美东公司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美东公司拥有一支30余人组成的科研团队,这在同等水平的农业企业中,已经属于“兵强马壮”,可在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战东看来,公司仍需更多的智力支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农业就是粗放经营,其实,现代农业需要精细化发展,特别需要人才。 ”
多方给力,破解人才难题
在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门口的公告栏上,一张告示格外引人注意。上面写着,只要企业员工能招来一名自己的同乡或好友,每月就可获得100元的奖励,直到招来的员工离职,根据这条奖励政策,有的员工一个月可以多拿好几百元。 “出于涉农企业的特殊性,员工连帮带的作用比较明显,一个人有时可以带动很多亲朋好友一起来就职。 ”韩爱凤说。
如何留住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公司的发展理念和个人的发展前途有机结合则显得尤为重要。郭延蕊说,自己之所以放弃青岛的优越环境来到美东,是企业的发展理念打动了她。 “公司的经营模式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也可以满足未来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要求,我对企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
同时,美东公司与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专家利用周末时间来公司进行技术指导,把育种、栽培、机械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转化到生产中去。 “公司现在已成功培育了咖啡菜、软化菊苜等几十个特菜品种,营养价值极高,有的已经登上国宴,这些特菜都是省农科院与我们共同育苗培植的,‘星期天工程师’作用显著。 ”育苗基地负责人邹永明说。
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董战东说,在用工旺季,镇政府会联合辖区各村委会,配合公司中层驻村招人。同时,齐河县将加强涉农人才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安排综合性或专题性招聘活动,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积极推广订单培养模式,举办校企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员工到职业院校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对口基地。□本报记者 董建新 李俊德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