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 高德刚 高程明
“去年村里出租闲散土地,我壮着胆子承包了10亩地种葡萄,前一阵子葡萄丰收,我粗略算了算,一亩地能净赚2.6万元。这不承包期还没到,我就跟村里提前达成了10年的续包协议。”5月20日,临邑县临南镇张牧羊村葡萄种植户刘永文一边说,一边把6万元承包款交给了村党支部书记张成友。
去年以来,张牧羊村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废弃涝洼地、废弃宅基地,既发展了集体经济,又增加了群众收入,还扮绿了村庄,改善了环境。
寻找机遇,盘活闲散土地
张牧羊村有138户588人,1240.71亩耕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村里债务最高时达到128.5万元,村民以种地和打零工为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无区位优势,无矿产资源,无集体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村庄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期待、肩上的责任,使村支书张成友必须思考如何带领群众拓宽致富门路。
“只要想干事,办法总比困难多。”2014年春节刚刚过完,张牧羊村“两委”成员便坐到了一起,就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讨论起来。经过两天的分析研究,他们把目光集中到了村民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的闲散地块上,决定把村里村外的边角地块清理出来,承包给苗木经营大户。
村“两委”确定初步发展规划后,马上着手发动群众。“起初有部分村民不支持,觉得那么一小块旮旯地能做什么,还能生金子么?当时,我就带着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地讲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通过算对比账说明盘活闲散土地的可行性,最终全体村民达成了共识。”张成友说道。
因势利导,壮大集体经济
2013年底,张牧羊村将120亩荒地收归村集体所有,并通过公开投标的方式,承包给6户村民,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同时,将房前屋后的闲散地等共计78亩收归集体,其中38亩分给宅基地少的农户,160余人受益;剩余20亩宅基地用于种植经济林木。张牧羊村承包出去的土地承包期大都在10年以上,因此2014年初集体总收入就达到了52万元。
“村里一下子有了那么多钱,都在村干部们的手里,他们会不会贪污啊?能不能为村里干点实事?当时我们心里直打鼓。”村民张文德回忆道。了解到村民的种种想法和意见后,张成友找到管区和镇有关部门干部商量对策,寻找解决办法。在管区干部宁玺章等人的指点下,张成友想到了把钱交由村民理财小组管理的办法。村民理财小组由非村“两委”成员担任,他们只负责保管资金,具体资金用途,需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这种做法彻底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顺应民意,实施民生工程
“修眼前这条水泥路一共花了40多万元,都是村里出的,没向上级要一分钱。对我们这个穷村来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站在张牧羊村的村北头,记者看到一条宽6米的水泥路直通村南头,道路两侧栽种了10多公分粗的垂柳。据张成友介绍,在村“两委”倡导、村民全体同意的情况下,村集体花费40多万元,硬化路面3公里,基本完成全村覆盖;花费3.75万元,修建5个高标准公厕,解决村民如厕难的问题;花费5.5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米,实现户户通自来水;花费1.4万元,安装路灯27盏,做到主干路全部亮化;花费1.5万元,铺设下水管道2000米,提升了环境卫生质量。
“排水沟、废坑塘、闲荒片……这些昔日扔垃圾、堆柴草的‘犄角旮旯’,如今成为增收的‘聚宝盆’。张牧羊村立足村域实际,促进集体创收,形成效益明显的特色发展模式,值得鼓励与推广。”临南镇党委书记蒋传军如是说。
据统计,临南镇通过股份合作、多方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盘活集体闲散土地1000多亩,让8个集体经营性收入4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实现正常运转。现如今,临南镇各薄弱村实现了村庄有收入、群众能受益、客商降成本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