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40814519724095322.jpg)
□记者 孙美玉 摄影报道
又到了上乒乓球课的时间,就读于平原桃园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孙玉康像往常一样高兴地拎起球拍,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地走进学校乒乓球训练室。在这所位于平原县城南5公里处的新型乡镇小学,像孙玉康一样,来自桃园街道办事处辖区63个自然村,甚至外乡镇的孩子,自从走进校园,便爱上了这个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地方。
“绿色校园”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我们村的小伙伴都想到这里来上学。”今年11岁的孙玉康告诉记者,学校的升降桌椅、宽敞的运动场、乒乓球室,还有亲人般的老师,都是上学前没想到的。
漫步在书声朗朗的校园,记者发现,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没有以往农村小学里几个学生挤到一个长板凳上的情景,如今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人一套可升降桌椅,可供学生根据需要调节适宜高度;运动场上环形塑胶跑道、草坪足球场、专业乒乓球训练室,时常传来学生们运动拼搏的呐喊声;标准化的阅览室、微机室、电教室、舞蹈室一应俱全;公寓楼顶可集水2吨的太阳能集成洗浴设施和餐厅饮用水净化系统,更让乡镇小学师生的日常生活“甜在心头”。
桃园中心小学校长张连国介绍,校园楼房化建设兴建于2011年6月,于2012年11月正式启用,占地40余亩,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总投入1700余万元。“一些社会爱心企业对学校的后期捐助,也让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在这里,周边不少村落的家庭也将孩子送到这里就读。”张校长说,如今,在桃园中心小学就读学生涵盖了桃园街道办事处及周边寇坊等村庄的640余名学生。
传承“国球”强健学生体质
作为特色教学课程之一,乒乓球教学可谓是桃园中心小学在十里八乡的“活招牌”。在这里,不但有正规的乒乓球训练室,“国球”课堂更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由学校校长、副校长、全体体育组老师以及班主任老师组成的乒乓球特色课程工作小组,共同编写了适合学生们阅读、学习的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并时常与学生们互动切磋。为了切实提高乒乓球教学的质量,学校还将乒乓球练习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通过自创的“乒乓球体操”进行乒乓球基本功练习。“乒乓球训练室内有12张乒乓球桌,还有一些辅助乒乓球训练的器材,可以满足一个班学生上课使用。另外,室外还有8张乒乓球桌,可供师生日常休闲。这些设施都是由市体育局提供的。”乒乓球教师李立介绍,乒乓球作为“国球”,象征着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教学,不但可以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目的,更可以将“国球精神”传承下去。“我们也想像奥运冠军那样练一手好球,将来为国争光!”如今,走出校园的学生个个都能有模有样地打上一场,不少优秀学生还多次在省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258书香校园”让全校师生爱读书
值得一提的“258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另一特色,更让这所乡镇小学在众多以读书为主题建设的校园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258指的是低年级学生每学期20万字的读书目标,高年级50万字,老师80万字。通过不断健全读书活动考核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张校长介绍,“258书香校园”是该校汲取了众多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结合本校师生自身情况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还有助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张校长说,为保证效果,每学期师生还会同读一本书,通过对学生的阅读量、背诵量和读书笔记等进行考核,并将在每学期一次的读书大会上进行评比。
“现在,学生们从不愿读书、不会读书到乐于读书、读更多方面的书,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各方面素养也有了较大提升。”张校长欣喜地说。
民情日志>>
对于平原桃园中心小学来说,虽然现在学校各项硬件都是按照省级标准建设,特色教学也小有名气,但随着街道和周边乡镇学生的增加和对教育设施不断更新的需求,学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摸索。相信平原桃园中心小学,将会成为我市众多乡镇小学的代表,让众多乡镇、农村孩子们的灿烂人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