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森 通讯员 任清松 廉鸿鹤 摄影报道
“现在看病有医保,退休有工资,生活上没有顾虑,每天到公园里和老朋友下下棋、聊聊天,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在临邑县邢侗公园附近居住的72岁退休干部王德利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十分满意。近年来,临邑县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一把把“民生钥匙”,为广大百姓开启了一扇扇“幸福之门”。
在家门口挣的钱比外出打工还多
“在家门口上班太方便了,不但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还能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在临邑县翟家镇港洋集团上班的村民赵金枝高兴地说,“这比我在德州当保洁挣得还多呢!”
家住翟家镇毕家村的赵金枝以前在外务工,听说家门口办起了毛纺厂,立即返乡进厂上班。如今在毕家村,像她这样的返乡就业人员有40多个,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
据悉,临邑将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实施“和谐幸福”战略的重中之重。该县通过开展万人培训、春风行动、再就业招聘洽谈大会和技能岗位对接等主题活动,积极搭建求职平台,为零就业家庭、下岗人员、“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该县在抓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心放在鼓励创业、扶持壮大主导产业上,使大量务工人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促进了就业与创业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就业创业与主导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解决看病难
临邑县恒源街道办李家村参保新农合的农民李卫东,因患终末期肾病这几年住了3次院,总共花了11万元。其中,新农合给他报销了8万多元,民政大病救助报销了1496元,二次救助又报销了4490元,他自己实际个人负担费用只有1万多元。“说实话,是这10多万元的报销费用,让我活到现在,要不然我早就放弃治疗了。”李卫东感激地说。
在临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6月份,家住临邑县瑞恒社区的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王永梅,因患胃癌花了6.3万元医疗费,城镇职工医保给她报销了4.4万元。今年1-8月份,该县为3421名参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报销医疗费3526万元,切实解决参保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35806名参保新农合的农民,报销医疗费8760万元。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是临邑县实施系列惠民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临邑县人社局工作人员说,今年上半年,临邑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9万人,覆盖率达99%,6.95万名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去年,我们县还被评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村民也有了“文化”生活
“以前,村里没有文化活动室,想活动也没有场所。现在好了,随时可以到文化活动室看书、娱乐……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着呢!”谈起文化活动室给村民带来的好处,临邑县宿安乡姜寨村的姜贵福乐得合不拢嘴。如今,干完农活后到村文化活动室追求有“文化味”的休闲生活,已成为该县不少农民的时尚选择。
文化作为群众幸福的精神源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据悉,近年来临邑县建立了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各乡(镇、街道)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目前,该县每个社区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建有率100%,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好并免费开放使用,并建成了300余家农家书屋。如今,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已成为历史。
今年该县送电影下乡630场,送戏下乡78场,观众达15万人次,同时还组织乡村开展了106场文体活动。此外,该县上百个秧歌队、锣鼓队等农民艺术团常年活跃在城乡,为基层群众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