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德州晚报

禹城市: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门面粉刷,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

2014-09-18 17:03:00 作者: 来源:德州晚报
“合民心、顺民意、借民力、惠民生”,今年禹城乡村环境整治因村制宜。不做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坚持对条件较好的村庄高标准打造,对条件稍差的村庄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乡村文明特色工程。

     

      

      □记者 张亭亭 摄影 周建新

      “合民心、顺民意、借民力、惠民生”,今年禹城乡村环境整治因村制宜。不做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坚持对条件较好的村庄高标准打造,对条件稍差的村庄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乡村文明特色工程。

      “因村制宜”>>建设特色乡村

      9月5日,记者来到十里望回族镇前河套社区,这里的文体小广场一直是禹城乡村文明建设的特色亮点。“花少钱,做好景”是它成为各县市领导多次前来观摩学习的原因。

      花园里绿树成荫,广场花砖铺设整齐,健身器材干净如新,林中的草坪上,一个个用石磙和石磨组成的小景让这个广场别有一番滋味。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建成这一处处风景的材料,却是前河套社区书记杨开元一点点筹集拼凑到的。

      “广场的花砖是市里公路改造工程时丢弃的旧路沿石,我们把它们一块块捡回来,铺到我们的小广场上,石磨是挨家挨户或者从田间地头搜寻来的,小路旁砌石墙的砖是低价在群众家里买回来的,连椅是村里家具厂送的,我们因地制宜,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杨开元指着一处处由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景色告诉记者,这个广场已经建好了很多年,能够像今天这样美丽整洁,都是一次次改造出来的结果。“有些东西丢了就可惜了,咱捡回来用处就大了,总共算下来省了5万元左右。”

      富则富办,穷则穷办。辛店镇前赵村钱多水多,该村围绕村西南的小水湾做文章,投资数十万元对水湾进行清理整治,又建设了文化墙、健身路,多年的死水塘又像以前一样水清见底、鱼虾满池。村支书张峰说:“村里配了保洁员,垃圾集中处理,天天干干净净,村民生活质量高着呢。”

      不做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禹城市乡村建设根据各村情况的不同,采用方法各异,却给了农民群众最大的实惠。在东城街道办事处东西陈村,村里条件较差,搞环境卫生治理光购买垃圾桶就要很大一笔开销,村支书王财胜的“发明”——用大缸改造特殊垃圾桶,既省了钱,还让该村有了自己的特色。“村里原来家家都有大水缸,现在都闲着不用了,我们就把大缸粉刷,开了投放垃圾和清理垃圾的口,既废物利用又保持了环境卫生。”王财胜告诉记者。如今自制垃圾桶成为村里的一景,吸引好多邻村的村民来学习取经。

      “富则富办,穷则穷办,有条件的打造高标准,没条件的坚持朴素的高标准,不搞大拆大建,不图外表光鲜,要实实在在地让群众自身改变、看得见改变、享受到实惠。”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说。

      顺应民意>>打造朴素的高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让群众认可?禹城今年确定了“合民心、顺民意、借民力、惠民生”的理念,因村制宜打造朴素的高标准。“乡村文明建设,关键在人。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党员干部带头,充分依靠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说。

      在这次行动中,人民群众出力支持是禹城市乡村文明建设得以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张安民告诉记者,在这次大行动之前,他们首先到老百姓身边进行大量调研,了解到百姓所需、所想,得到老百姓认可,树立共同目标,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老百姓有了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和追求,不用下命令自己就行动起来,在房寺镇郑牛村、楼子王村,有的村民家里条件差,房墙破旧,他们就把废弃的竹竿捆在一起当栅栏,在外墙上围一圈,整个村子不但保持了干净整洁,还增添了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对于条件稍差的村庄,禹城提出打造朴素的高标准。“朴素的高标准,就是不搞大拆大建粉刷,用心做好最细致的工作,搞好保洁,搞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只要干净整洁,让人舒服就可以。”禹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之荣这样介绍。房寺镇楼子王村没有集体收入,请不起专业队,却保质保量完成了村内的“三堆”清理、危旧房屋拆除、闲散坑塘整治等工作,靠的就是全村老少积极出动义务工。市中街道南街村今年只花了9000余元,修补路面墙面、建设垃圾池及更换路灯,但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大扫除,让这个2048口人的大村仍然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典型。

      市中街道办事处于庄村每年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为搞好村庄建设,党员干部带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村人凑出35万元,为节省资金,大伙儿一起挽起袖子干活,他们修建了一条760米长的水泥路。

      不搞千篇一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目前,禹城市群众出义工30万人次,自觉清理“三堆”30万立方米,建设文化广场180余处。

      强基固本>>让文明成为自觉习惯

      “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实现六面八化的要求,就要充分发挥群众的自觉性,明确责任,在村容村貌整洁化、常态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向更高层次发展。”禹城市长张磊说。

      为保持村容村貌,禹城市通过在村外规划柴草集中存放点,落实“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

      美化、包看护、包秩序)责任制,发动群众扫好自家门前。梁家镇皮绳李村村支书李光武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每周二下午都是义务劳动时间,大家自觉地进行门前和大街的打扫,已经成了习惯。64岁的村民王金凤说:“自己打扫卫生,都知道珍惜保持,现在村里人都自觉了,晚上到村里的文化广场跳舞,一个乱扔垃圾的也没有。”

      乡村保洁,村村有奇招。市中街道办事处于庄村想到了更好的保持方法。记者走进该村看到,这里的垃圾箱与其他乡村的垃圾箱不同,它们身上都有自己专属的编号。“每个垃圾箱都责任到人,清理垃圾箱的人就是使用垃圾箱的住户。”于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军指着社区文化墙上张贴的一张清理垃圾箱人员名单告诉记者,哪个垃圾箱不干净,是谁的责任一看就知道了。记者看到,这上面写着1号康海岭、于学宪、于志华;2号王玉山、于学明……一直到16号。“现在我们村有一半以上的用户都用上了统一的垃圾箱,基本是三四户用一个垃圾箱,给他们指定好处理地点,这样对于垃圾箱的保护和环境的长期维护都有好处。”

      另外,记者了解到,为建立长效机制,禹城将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督导项目和年度目标考核,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专项考核督导组,全程督导,每月一考核、评比、通报。目前,该市共设置垃圾桶7285个,配备转运车89辆、保洁员1200名。所有社区、村配备了保洁人员和垃圾收集容器,乡镇购买了垃圾运输车,禹城市新上8个垃圾中转站,基本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要求。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