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德州晚报

棉花价格遭遇寒冬 银夏津踏上棉花自救之路

2014-11-13 16:31:00 作者: 来源:德州晚报
今年,自家11亩地收了近7000斤棉花,本是丰收年,却因价格跌入低谷,连一斤棉花都未出手。丰收的棉花堆积在屋里,像一座山,压在王以双的心头。“明年,就再种一年试试,如果还像今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跟别人一样,改种小麦了。”远方,冬小麦已经吐出了绿芽,脚下是干枯的棉花秸秆。这名已经种了28年棉花的农民,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记者潘晓泉摄影刘振兴通讯员董玉龙许飞

      虽未进入寒冬,但棉农王以双已经感到了深深的寒意——

      今年,自家11亩地收了近7000斤棉花,本是丰收年,却因价格跌入低谷,连一斤棉花都未出手。丰收的棉花堆积在屋里,像一座山,压在王以双的心头。“明年,就再种一年试试,如果还像今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跟别人一样,改种小麦了。”远方,冬小麦已经吐出了绿芽,脚下是干枯的棉花秸秆。这名已经种了28年棉花的农民,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丰收年>>

      棉花价格遭遇寒冬

      王以双是夏津县宋楼乡西张官屯人,他的烦恼,也是全县数十万棉农的烦恼。

      夏津,素以种植棉花闻名,银夏津的称号便因此得来。王以双是当地因种棉而致富的无数棉农之一,多年的种棉经验和一如既往的勤劳,让他今年又迎来丰收。“今年亩产能到650斤以上。”王以双告诉记者,今年是近六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家里的11亩地,收了近7000斤棉花,看着白花花的棉花,夫妇俩等待着变成真金白银,作为辛勤付出的犒劳。

      然而,自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却一直不争气。起初是每斤三块五,后来降为三块四、三块三,到如今已是每斤三块二。而去年同期价格从未低过每斤四块,最高时更是超过了每斤五块。

      看着屡屡走低的棉花价格,王以双算了一笔账:按照每斤三块四的价格计算,每亩地总共能卖2000多元。每亩地从浇地、耕地到施肥,买种子、薄膜还有喷药,每亩地成本就是800多元,这样一亩地的收入就是1200元左右。家里共计11亩地,总收入在1万多元,按照棉花7个月的生长期计算,夫妇俩每月也就是挣1000多块钱。

      这个收入,显然难以达到王以双夫妇的预期,“就是出去打工,我俩一个月也能挣4000块钱吧。”

      银夏津>>

      棉花种植逐年萎缩

      其实,不仅在夏津,棉农改种小麦的情况正在各地屡屡发生。

      来自德州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4年以来,我市棉花种植逐年萎缩,播种面积从2004年的298.13万亩,降为今年的80.25万亩。与去年相比,今年我市棉花播种面积降幅达21.3%。

      如果面积持续走低的话,那银夏津的称号是否将成为历史?夏津县棉花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安军对此持不同观点。“首先是种植传统的问题,很多农民已经习惯了种植棉花,而且相比于种植小麦,棉花具有易储藏等特点,比较适合农村。”王安军说,同时从夏津的实际出发,当地有些乡镇土壤特质偏盐碱,不适合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假如种植小麦的话,别的地方亩产能达到1200斤,但盐碱地上亩产只能到500斤左右,所以有些乡镇还是最适合种棉花。”

      另外,如果棉花种植传统真的从夏津消失的话,那将造成一连串的反应。“夏津的棉花产业链较为完善,如果一旦断了的话,从种植到加工、交通运输、餐饮、就业等等,都将对全县经济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王安军说。

      正因如此,夏津县也进行探索,如何让棉花走出困境。

      行情差>>

      不少棉农改种小麦

      今年秋后,王以双发现,身边种棉花的老乡都把地平了,“不种棉花,改种小麦了。”

      王以双算过,和种小麦相比,尽管两者收入差不多,但由于小麦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农民可以抽出时间外出打工,为家庭增加收入。“但是种棉花就不行,几乎离不开人,整个就把人拴住了,不能长时间出去打工。”

      当问到今年棉花价格为何这么低时,王以双连连摇头。他不知道原因,他更关心的是家里的近7000斤棉花。他将棉花晒好,然后收拾到屋里,等待着价格的回升。

      前段时间,农业部和农业厅的专家来夏津考察,王以双作为棉农代表,向专家介绍自家收成情况。当专家问起他有何想法时,他毫不讳言,“增加些补贴吧,种棉花太累了,要是国家没补贴,以后老百姓就没人种棉花了。”

      现在,种一亩棉花,仅有15元的良种补贴,而每亩小麦能有100多元。

      自己的建议有没有用,棉花价格能不能升上去,王以双心里都没底。他说,无论今年行情怎么样,他明年要再种一年试试,如果不行的话,他就考虑改种其他作物了。

      说到这里,他狠狠吸了口烟,种了28年的棉花,王以双心有不甘。

      找原因>>

      多种因素拉低棉价

      寻找出路,必须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

      王安军告诉记者,今年棉花价格之所以走低,是受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影响。2011年,为了保障棉农利益,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为棉农提供了较高的保护价格,起到了托市和兜底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棉价持续走低、国内纺织业低迷、市场需求不旺、国家收储数量和库存急剧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今年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代之以在新疆率先执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失去了保护价,棉花彻底市场化,使得我国多地棉农很“受伤”。但是,国家政策只是外因之一,根结还在于种棉用工多和机械化程度低。据了解,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国棉花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较高。在美国,籽棉采摘成本约每亩80元,仅为我国人工采棉成本的五分之一。美国生产50公斤皮棉用工量平均0.5个工日,而我国高达12个。在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一家一户人工零散种植棉花已无效益可言。

      因此,即使国家未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这些问题也将迟早暴露,到时面临最大损失的依旧是棉农。

      对于棉农目前的遭遇,国家并非没有动作。据王安军介绍,本月5日,中国棉花协会发布消息,中央财政补贴内地棉花主产区的范围和标准已确定,内地补贴范围为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肃9省,2014年度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

      苦探索>>

      夏津踏上自救之路

      补贴增加,对棉农无疑是件好事,但王安军说,细算下来每亩地200元的补贴,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要想让棉花走出困境,还得自救。如何自救,经过苦苦探索,夏津县给出了两个答案。

      一是实现棉花的全程机械化。作为全省5个全程机械化试点之一,夏津县供销社在当地宋楼乡,将一块200亩的土地作为棉花全程机械化的试验田,从棉花播种、喷药、化控到采摘全部实行机械化。

      经过初步测算,生产成本每亩625元,比农户种植每亩能节省50元,机械化生产每亩用工4.5个,而农户管理的话则需要22个,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人力和用工投入,也使得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

      二是进行麦棉双收。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夏津县在省市供销社的指导下,进行了机械化移栽即麦棉两熟种植试验。这种方式即依托专业育苗大棚,将棉籽提前进行大棚育苗,培育时间为38天。等小麦收割后,利用棉苗移栽机进行栽苗种植。

      这样一来,整个棉花生产期要比目前缩短20多天,可与春棉同时收获。经过一年试验发现,4亩试验田里,每亩地小麦一季收获1260斤,按单价1.15元计算,产值达1449元;棉花共收获420斤,单价3.2元计算的话,产值为1344元,两季毛收入达2793元,比单纯种棉花多收入千余元。这就保证了即使在棉价降低的情况下,种植棉花也不比单纯种粮食减收。

      王安军说,这两种自救方式目前还都处于试验阶段,他们希望通过技术的完善,早日成熟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夏津棉花是否将因此走出困境,答案依旧在路上。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