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
开展“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活动
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5月10日)
单 传 海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市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开展“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刚才树风同志宣读了《“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活动实施方案》,赵红卫等4名同志作了表态发言。大家结合实际,讲得很务实、很生动,讲得很好。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这项活动,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活动的自觉性坚定性
认识到位才能工作到位,思想到位才能行动到位。深刻认识 “三在”活动的重要意义,是我们组织开展好“三在”活动的重要前提。
(一)“三在”活动是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在于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解决脱离群众的各种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全市宣传文化战线深入开展“三在”活动,这本身就是在宣传文化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群众意识,增进群众感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宣传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只有时刻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反映基层的生动实践,充分反映群众的新鲜经验,才能更好的发挥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光荣使命。
(二)“三在”活动是“走转改”活动的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市情民情,反映火热实践,给宣传文化工作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开展“三在”活动,组织宣传部机关干部、编辑记者、文艺工作者到基层一对一结对子,建立联系点,开展蹲点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生动报道群众,创作反映群众生活的鲜活作品。这是对“走转改”活动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实现“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有益探索,对于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持久开展,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全市宣传文化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三在”活动是建设幸福德州的必然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服务大局、深深扎根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是本色所在、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当前,我市正处在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更好地推进德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迫切需要全市宣传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改革发展的关键点,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以卓有成效地宣传文化工作汇聚起建设幸福德州的强大力量。
(四)“三在”活动是提高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水平的有效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新闻宣传的不变法则。应当肯定,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贯彻“三贴近”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相比,与传播格局和受众需求的深刻变化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丰富的新闻资源,接地气才能长灵气、有底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激发思想火花,激活创造灵感,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三在”活动是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的有益探索。
二、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增强“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这是开展好“三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三在”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要带着感情在基层。感情有了变化,作风才能有转变。要拉近同群众距离,就不能做“蹲在机关”的“办公室记者”,不能做“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不能做“人在情不在、身到心不到”的“走形式记者”。要发扬“双脚跑基层”的优良传统,全面深入基层群众之中,了解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真正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要带着问题在基层。“三在”活动实际上也是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深入企业、农村、社区,深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全面了解市情,深刻体察民情,感知最火热的实践,总结最新鲜的经验,思考最紧迫的课题,反映最热切的呼声,多方面看变化,多维度想问题,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着力排民之忧、解民之难,更好地造福群众、服务群众。要带着理想在基层。基层是锤炼意志品格的熔炉,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提升精神境界的镜子。要拜人民群众为师,经常想一想对照人民群众我们差什么、应当向人民群众学什么,用群众朴实无华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恪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树立和维护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二)要推出一批优秀作品。衡量“三在”活动的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产生多少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群众欢迎的作品。因此,开展“三在”活动,不能满足于“一身汗、两脚泥”,更重要的是要带着“一颗心、两只眼”,沉下去发现,深进去思考,写出有影响力、群众爱看的好报道、好作品。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理论文章、文艺作品,都要注重思想含量,从大局着眼、从基层落笔,用基层的生动实践来展示社会进步,用群众的真切感受来说明深刻道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更好地反映幸福德州建设实践,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力量。要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说短话、新话、实话,多一些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泥土芬芳、雅俗共赏,避免程式化、概念化,使我们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更加鲜活生动、耐读好看。
(三)要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开展“三在”活动,一方面要聚焦广大群众,为群众放歌抒情,多宣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表现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把更多的镜头版面对准普通百姓,充分展示群众“身边的感动”,唱响“百姓之歌”。另一方面,也要从建设幸福德州的大局出发,从市委、市政府的关切点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出发,策划采写一批题材重大、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和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加强这方面的力量,各新闻媒体都要设立机动记者组,由骨干记者组成,具体负责基层联系点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
(四)要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在基层,每名宣传文化工作者都要做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员。要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宣传好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德州的决策部署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激励全市群众投身改革建设实践,为建设幸福德州,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围绕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引导,既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又报道各级党委、政府所做的努力,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活动深入开展
开展“三在”活动,既是立足当前,加强和改进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着眼长远,推动宣传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组织协调,完善保障措施,推动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要精心组织实施。市直新闻单位和文化部门要把活动开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具体抓,带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带头撰写调研报告,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各单位要联系各自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在”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发挥好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工作,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二)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到基层一对一结对子,建立联系点,开展蹲点调研,了解群众需求,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理论文章、新闻报道及文艺作品。要建立联系点工作档案,每季度到联系点开展工作不少于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天。下基层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禁接受任何宴请和礼品,严禁在基层报销差旅、食宿等费用,严禁干涉村两委工作,切实做到不扰民、不添乱。
(三)要抓好活动成果运用。各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三在”活动专题、专栏,配发开栏的话,持续推出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报道,集中反映开展“三在”活动的成果。要定期举办“三在”活动成果交流会,对新闻报道、体会文章、调研报告、文艺作品、电视作品等活动成果进行评比,并编辑出版《“三在”活动优秀作品集》。
(四)要加强督导考核。“三在”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度、认真考核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并纳入全市宣传文化综合考评体系。各新闻单位要将下基层采访情况作为编辑记者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新闻评奖活动要重点向深入基层、扎实采访的编辑记者和稿件倾斜。对于那些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不断拓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同志们,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要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自觉的行动,积极投身到“在基层、在一线、在现场”活动中来,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优异工作成绩、良好舆论氛围为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作出新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