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社区民警李茜:付出只为走进百姓心里

2014年09月18日 09:36作者:来源:

社区“守护星”——李茜,1986年2月生人,平原县公安局聚福社区警务室民警。“脚板加网络”,这是李茜社区工作的一对法宝,凭着一双脚板,他两个月走完一年才能走完的住户,借助网络,他为住户守护家宅平安。从吃遍“闭门羹”到打成一片,他说,“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大妈,歇着呐?”“老板,今天生意怎么样啊?”他一路跟社区的居民们打着招呼,不时问候遛弯的老人,也会跟玩耍的孩子打闹几下、帮卸货的工人搭一把手。群众们也都热情地回应着这个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他就是平原公安局龙门派出所聚福警务室的民警李茜。80后的他脸上总挂着笑容,自从进驻社区,李茜走家串户,收集社情民意,了解治安状况,创新工作方法,让聚福社区有了新面貌。

  

  琢磨“新道道儿”解决走访难题

  

  2012年10月,李茜随着聚福警务室进驻社区,由于社区居民大多是回迁户,且人户分离、闲置楼房出租的情况多,小区物业登记信息又长时间未更新……面对一千多户居民的“复杂小区”,李茜还真琢磨出一些“新道道儿”。

  

  李茜与龙门派出所领导协调,集中所内工作认真、年富力强的6名民警对辖区集中走访。“原来每个民警走访一个社区,全部走访下来要一年,现在我们集中6个人,两个多月就能完成一个社区的走访。”李茜告诉记者。这种创新不仅节约了走访时间,而且使6名民警全部更快更好地融入了整个社区。

  

  李茜通过走访摸底辖区出租户,建立了“出租房屋管理卷”。去年,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因流动人口而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以“水电联网”比对信息及早掌握民情

  

  “小区居民太多,有许多空闲房屋许久不曾有人居住,一旦发生漏水或窃电很麻烦。”去年10月,李茜在核查住户水电量对比时,发现七号楼李先生家的用水量有异常。“已经超过正常用水量的1500%。”李茜急忙联系李先生。“他当时正在内蒙古,一时回不来,通过其亲戚我们打开了家门,原来是水龙头爆裂。”李茜及时联系物业维修,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这种通过水电对比发现住户问题的方式,是李茜和同事的创新方法。“我们将平原公安的警务平台和物业的水电信息联网,每个月通过对比,将变化较大的挑出来,通过走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李茜称。

  

  水电联网也属于平原县公安局社区六进警务平台的一部分内容。网络和警务联动,及时有效地管理社区警务工作。“入户采集的信息都录入这个平台,要想查询只要输入户主名字,相关信息就都出来了。”李茜说。

  

  此外,李茜还将走访的住户信息提交给物业,由物业在收取水电费时再次核对。对有变动的进行登记,并告知警务室,民警可以有针对性走访,确保了数据更新及时有效。

  

  心里记挂着百姓的家常事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社区居民进门就把要办理迁户的手续放在了李茜办公桌上。记者发现,只要有群众进门咨询,李茜立马就知道来者的姓名,甚至住在几号楼都记得特别清楚。“其实来之前都提前和我约好了。”李茜称,他心中时刻装着百姓的家常事,为了方便群众,他在走访时,每家每户都留了民警联系卡,上面有他的姓名、电话、QQ号等信息,他也总是确保手机24小时开机。同时,他还在小区里的显著位置以及每栋楼上都张贴了民警提示牌,方便居民有事可以及时跟他联系。

  

  “苦尽甘来”的警务工作

  

  退休教师肖桂芹笑着说,自她居住到小区,见到的最忙碌的人就是李茜。其实整个警务室从建设选址到室内布局都是李茜一手参与操办的,如今以警务室为依托,李茜的社区工作稳步前进。

  

  谈到自己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一年多的感受,李茜说了四个字:“苦尽甘来”。“警务室刚刚成立时,老百姓并不了解它的作用,每次去老百姓家走访,多数会吃闭门羹。”李茜说,从起初的老百姓不理解、不开门,到现在能和居民打成一片,他真的付出很多,但这些付出在他眼里,非常值。“有时候社区里的大妈家做了红烧肉,特意到警务室来拉我去家里一起吃饭。”李茜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警务工作究竟多累?李茜心里最清楚。虽然忙碌,但是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走进百姓心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白雪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