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华:爱心在“严格细致”中升华
爱心监管人——程林华,1974年12月生人,德州市看守所一大队副大队长。看守所里的在押人员多,结构复杂,性格多样,工作枯燥且乏味,从事监管工作的8年里,程林华从未叫过苦,把人性化管理放在首位,很多在押人员在他这里找到了重启人生的自信和尊严。
“犯了罪后,我自暴自弃过,然而您却丝毫没有放弃我,时常找我谈话,让我明白了生命继续下去的意义;我身患疾病二十余年,也是您的时刻关注,及时挽救了我的性命……也许,几句‘谢谢’并不能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但今后的人生路,我一定努力改造,重新做人……”7月24日,正在忙碌的德州市看守所一大队队长程林华收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是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委托弟弟送来的,同时将“监所有情,关爱生命”的锦旗送给市看守所,感谢程林华对他的教育挽救和悉心照顾
原来,今年6月,53岁的王某被依法刑事拘留,关押在德州市看守所。不久,一大队队长程林华便发现他身体非常瘦弱,且神智恍惚,思想极不稳定,严重闹监。他多次找王某谈话,了解到他患糖尿病二十余年,病痛折磨导致他心理情绪极不稳定。程林华耐心开导他,督促他按时吃药,还自己掏钱给他改善伙食,使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开始与其他同监舍的在押人员正常交往。
7月16日,程林华在巡查时发现王某意识不清醒,伴有上吐下泻症状,一测血压,仅有70/45mmhg,经医院诊断,王某病情危急,程林华随即安排警力到医院值班。王某住院期间,他每天都去看望,关心他的病情,并将他的实际情况通报给办案单位,及时变更了强制措施,既维护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保证了监所安全稳定。王某家人多次向程林华表达谢意。
“我个人认为,做好监管工作,就要把握‘严、细、爱’三个字。”市看守所里在押人员多,结构复杂,性格多样,工作枯燥乏味,但程林华却从不叫苦,扑下身子,踏实工作。他随身常常带着一支笔、一个本,详细地记录每天的工作安排、上岗情况、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等,边工作,边记录,边落实。从事监管工作8年来,他按照“管巡结合、相互监督、控制到位、处置及时”的原则,注重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充分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利,实现了监区的安全稳定。
吴某因职务犯罪于今年5月被关押到市看守所。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吴某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不遵守监规,与管教人员对抗,甚至试图自残。程林华一面对吴某依法依规严加管教,一面每天找他谈话,了解他的所思所想,给他释法说理,疏导其心理郁结。程林华还经常征求他对具体事务的意见,安排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监室在押人员服务,尽量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吴某逐渐消除了抵触情绪,在监室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感谢程队对我的鼓励和帮助,使我能够坦然对待判决,使我有尊严地度过羁押时间。”
结合工作实际,程林华和同志们制订了《在押人员一日生活规范》,对点名制度、提审制度、在押人员打饭排队顺序、夜间铺位安排,及监室内务卫生及物品摆放进行了规范统一。他还牵头制定了《看守所 “文明监室”评定细则》,每周对文明监室考核情况进行讲评,每月对“文明监室”进行奖励。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在押人员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增强他们遵守监规、服从管理的自觉性,增强他们接受教育、做遵纪守法公民的信心
每次过年过节,程林华总是让家在外地的民警回家,自己在岗位坚守;程林华的母亲从乐陵老家来德州看病,他因为有任务在身,只能委托大哥好好照顾母亲;孩子上学以来,他很少辅导孩子学习。记者问起程林华,这些年是否对家人亏欠太多,这个40岁的汉子憨厚地笑笑,“不把工作中的问题处理完,就是回家也睡不好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