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武城县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陈仲魁到武城镇两生官村采访,这位73岁的“乡村记忆”工程创作者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濒临消失,‘乡村记忆’工程就是对地域文化、村落文明的抢救保护。”
武城县“乡村记忆”工程以图书《武城乡村记忆·文化篇》的采写、创作为主要载体,以文学艺术的形式使正在消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留下印记。“‘乡村记忆’工程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让武城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在文化魅力呈现和特色彰显中寻求精神根脉。”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耿建强说。
去年以来,武城县以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复审为契机,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全力发展文化产业。目前,该县拥有文化企业100余家,同时,京杭大运河武城段、四女寺枢纽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官营清真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抬花杠和运河船工号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近年来,武城县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基层文化场所阵地作用。截至目前,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大院186个、农家书屋56个、文体小广场290个,成立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志愿者服务队116个。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60多场,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80多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