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拉开镇域经济框架
曲阜市石门山镇党委书记 刘一山
当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一个围绕自然资源挥毫泼墨的“全域旅游”大图景便豪气铺开了,成了曲阜市石门山镇发展县域经济的大框架。
石门山镇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型乡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过去,好山没人看、好水没人饮,反而要闷头和其他乡镇一样抓工业项目,不仅项目招引困难、收效甚微,对宝贵的自然环境也是种破坏。为扭转这一畸变了的镇域经济发展观,石门山镇转而把目光锁定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并依托资源优势,“转活”了现代农业、乡村游、文化大项目等相关产业。
为丰富载体,石门山自驾游露营地在投资1.5亿元、打造集露营、体验、休闲、餐饮、比赛等运动休闲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投资1亿元建设国际会议中心、温泉宾馆等新的休闲项目。投资3亿元的锦绣庄园旅游观光产业园,包含莱茵温泉小镇、红酒堡、主题公园、休闲美食城等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加快德国政府200万欧元沼气示范园项目、澳大利亚客商1200亩高端农业。农业、旅游多管齐下,依托大项目焕发出了旺盛的活力。
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今年1-9月份,全镇财政收入达到141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招商引资过千万元主导产业项目24个,其中在建项目12个,建成项目3个,在谈项目7个,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额达到40亿元。
抢抓机遇打造县域发展次中心
微山县欢城镇镇长 王海军
欢城镇地处微山县中部,微山湖东岸,域内共有大中型煤矿10座11个生产井口,原煤年产量1200多万吨,是个名副其实的煤炭资源型乡镇。
然而,面对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自去年8月份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的欢城镇开始向塌陷地治理、大项目建设等绿色项目寻求转型。立志在由黑转绿的道路上,着力打造县域发展次中心,以此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凸显项目带动的巨大牵引力,欢城镇在“招大、引强、选优”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微山工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山东天一光电LED项目、山东亨洁科技有限公司医用包装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增强发展后劲。
同时,欢城镇还按照“镇当城建”的思路,实施“一心三区”的发展思路,形成城镇建设新格局。下一步,将启动镇驻地旧城改造步伐,同时结合压煤村搬迁工作,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启动南部新区建设工作,力争3-5年建成集聚8万人的环城南部新区,西部依托九晟物流港口项目,建成滨湖物流旅游区。
欢城镇通过转型进一步放大了区位、交通、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原煤生产、机械加工、化纤纺织、煤炭洗选等产业为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仓储物流等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今年1-9月份,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3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121亿元,同比增长32.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5%。
“土、特、绿”也能变身香饽饽
金乡县马庙镇党委书记 童方明
小小的鹌鹑蛋做出“台式卤味”、“日式茶香”、“泰式咖喱”等十种口味;在金乡再普通不过的蒜头,被加工成了大蒜粉、大蒜素、大蒜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在金乡县马庙镇,处处都能见到“土、特、绿”的衍生品,这些甚至连当地老百姓都看不上的农副产品,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足以换来真金白银的香饽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怎么吃出效益、吃出品位,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中国,绝大多数乡镇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优势也自然不外乎随处可见的“土、特、绿”。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乡镇为盲目求快,舍弃了自己积累多年的金字招牌,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和对自身资源禀赋的自信,马庙镇不论发展产业还是开展新农村建设,都坚定地抱着“农业”这个老本行不放松,竭尽全力把每一道工序做精、做细,换来了周边农业乡镇望尘莫及的“天然优势”。
目前,马庙镇以循环农业示范区为中心,形成了青山羊、鹌鹑、驴业等特色养殖;食用菌、金谷等特色种植;蒜制品等特色加工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而这样一种良性发展的大环境,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竞相落户。
在城镇化领域,马庙镇拒绝走钢铁水泥、缩小版城市的路子,而是以“亲水生态宜居”定位为要求,对镇驻地进行总体拆迁改造,使周边村聚集马庙镇驻地,形成金乡聚集3万人以上美丽镇区。
大工业让农民变市民
兖州市新兖镇镇长 韩枫
在兖州市,有座行政级别为镇级的“城市”——新兖镇。在这里,随处可见现代化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和鳞次栉比的厂房,与很多乡镇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状况不同,新兖镇的企业能够消化掉大部分的当地劳动力,使得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
新兖镇域内为大面积平原地貌,且有着厚实的工业发展基础,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它们果断选择“工业立镇、民营强镇、开放兴镇”的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工业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各类企业已发展到48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0个,国家级企业集团2家、上市企业1家,培育了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百亿企业集团,形成了造纸包装、橡胶化工、煤化工、新型能源、生物医药五大国内优势产业,吸引了美国国际纸业、意大利倍耐力、美国固特异、中石油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合作。围绕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服务业大突破大发展,环境新改变新提升,2012年完成规模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600亿元。
老百姓的钱包鼓了,对物质、精神生活品质的要求就会相应提升,再加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兖镇选择了向规模发展、住宅向多层发展、环境向生态发展、管理向社区发展、设施配套向城市发展。将全镇51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规划建设成华勤马青、太阳吴村、牛楼、金村、泗庄5个万人大社区和王鲁、沈官屯、寨子、顺德楼4个五千人中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建设用地6500亩。现已经做到规划全覆盖、布局一盘棋,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已现雏形。
服务业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曲阜市鲁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韦良杰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位于曲阜城区的鲁城街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赶上这趟镇域经济跨越式迈进的快车,鲁城利用自身优势,将打造“服务业引领型”新街道做为目标,靠服务业打开了发展视野。
有的放矢就能事半功倍,鲁城街道利用辖区内“三孔”和鲁国故城等国家文物古迹,加大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重点项目的对接洽谈力度,引进了以7天、速8、品尚豆捞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商务宾馆、酒店30余家;以百意购物、九龙家电为代表的较大型综合性商城20余家;以鲁城商场、西关市场等为代表的专业街或农贸市场十余处。基本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为外来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今年1-10月份,全街道共引进服务业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近40亿元。
而所涉工业项目,也多围绕旅游、服务相关项目展开。挖掘辖区内琉璃瓦、弓箭制作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做强打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促进周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鲁城街道还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保护,用细致和周密的服务让游客游的舒心。截至目前,全街道已投资5000余万元,硬化道路26万平方米,粉刷墙壁130万平方米,栽种树木60余万株……确保街道范围内处处干干净净,用最美好的姿态和服务笑迎八方宾客。
“镇园合一”牵出完整产业链
梁山县拳铺镇镇长 沈本海
众所周知,梁山县拳铺镇是远近闻名的挂车之乡,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就有大量的专用车企业聚集发展。然而,慢了半拍的基础设施、配套政策、规范化管理却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域内企业得不到所需要的资源。
为了强化专用车产业的筋骨,拳铺镇与梁山工业园实行“镇园合一”管理模式,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24个行政村,人口11.5万人,形成了集生产、生活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大型乡镇。
经过这一历史性的变迁,老百姓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教育,成年人骑着自行车就能上下班,老百姓想要看病、娱乐都能在身边找到高建设标准的公共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而更为重要的是,园区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纷纷落户,如今,除轮胎外,大大小小的配件园区内都有企业进行生产,整车配套率大幅提升,产业链得到了持续的拉伸。与此同时,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域内企业纷纷革新技术,在专用车轻量化;环卫车、消防车等专用车研发等行业前沿领域寻求突破,从车辆质量到产品类型都获得了极大提升,产业链增粗,整体竞争力持续争强。
如今,进驻园区的企业达到30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专用汽车产业为主导,物流商贸、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镇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循环经济引发镇域蜕变
鱼台县张黄镇宣传干事 吴宝防
张黄镇位于较为偏僻的南四湖西岸,但区位上的劣势却难掩正确思路指引下强劲的发展律动。
上世纪90年代,让张黄镇引以为傲的仅有一座鹿洼煤矿。该矿年产煤炭120万吨,为优质动力煤和焦煤,“黑金”为张黄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煤炭终归是不可再生资源,为转型他们选择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循环经济。
围绕煤炭下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张黄镇集中加粗产
业链,依托矿区建园区,推进产业聚集。如今,张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轴、四区”的空间格局,以煤炭生产为基础,以煤、盐化工为主,建设组团式新型工业园区。“一轴”指以武张公路为园区发展主线,沿线串联各组团用地;“四区”指规划建设军城工业片区、张黄镇区、鹿洼工业片区、武台工业片区。
在趟出“一矿一区”的路子后,张黄镇精心打造了煤化工、盐化工、PVC三条产业链,实现了由单纯的煤炭生产,到煤炭的深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煤—电—港—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集群,而且,“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发展模式让园区内的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
张黄镇努力在今年挺进济宁镇域前10强。之所以能有如此底气,正是源于“循环经济”引发的镇域蜕变。
发展镇域经济也要走“群众路线”
嘉祥县梁宝寺镇镇长 楚丰华
“镇域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干群感情也应随之增强。”这是嘉祥县梁宝寺镇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最为看重的“内核”。在2012年底和2013年7月的两次群众满意度随机调查中,梁宝寺镇都名列前茅。
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正是得益于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得益于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落实,以及各项民生民心工程的实施。
为把政府和群众中间的红绳扯的更紧,梁宝寺镇上下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问题发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沟通在一线;全镇干部驻村联合,继续推行“群众有话说,相约在周三”、“党委书记民情沟通日”等制度化活动,深化“村情民意监察员”制度,要求每名干部一个包、一个本、一支笔,做到“一包装下群众事,一本记录群众情,一笔勾销群众忧,一心帮助群众富”。
面对近4万农民工在外务工的现实,梁宝寺镇创建了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所公办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解决外出务工家庭后顾之忧。而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沈阳,则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流动党委——沈阳商会党委,让每个流动党员不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去年,梁宝寺镇从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入手,硬化道路37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并代表嘉祥县迎接了山东省网化示范县工程检查验收;在硬化的基础上对79个行政村进行了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更新同样是在沿着“群众路线”走,“人的城镇化”让每一个人都切身享受到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惠。
特殊区位寻求特色发展
梁山县梁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 贾爱民
梁山街道地处梁山县城区,面积63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居),人口7.7万人。因地处城区,想要拉开架子做大做强镇域经济面临着诸如土地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等很多复杂的问题。
对此,梁山街道因地制宜选择城区“宜工宜贸”的特征,制定了“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基调。具体做法是依托园区发展工业经济,借助城区发展商贸物流,形成以工促贸、工贸结合的发展格局。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4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0家。
除特色定位外,产业特色和优化的服务平台也是梁山街道发展镇域经济的一大特征。街道办依托区内优势,重点扶持打造了专用车、食品、纺织、建材等领域的几大产业。而园区本身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创新管理机制,营造经济发展的优良平台,提升镇域承载力,增强吸引外部资源的能力。
目前,街道工业经济发展已形成三大聚集区。其中,南部街道工业园已充分实现与梁山工业园的融合,成为梁山专用车制造业的聚集发展区;西部园区与梁山县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对接;北部食品工业园以菱花生物科技产业园为基础,以菱花集团、泰国正大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成功打造梁山新增长点。
(本报记者 孟一 吕光社 整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