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9月9日讯(通讯员 绍涵)古稀之年的他为敬老院奉献了28个春秋,多才多艺的他没凭借技艺赚一分钱;他把汗水和热血献给敬老院,他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编织温暖,他就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敬老院副院长——左学义。
革新管理
今年70岁的左学义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敬老院副院长,而在28年前,他还是宋官屯镇翟庄村村支部书记。“组织需要我,我就去了。”提及工作转换,左院长坦然自若。初到敬老院,左院长大刀阔斧改造。在管理上,每周一召开例会,商量、布置一周工作;制定规章制度,如《院长责任制》、《食堂管理制度》等;实行楼长制,每层楼由院民推选出一名楼长,负责该楼层事宜;就连财务管理上,财务钥匙也由两位公选出的院民拿着。“院民都以院为家,我相信他们能管好。”左院长表示。
在生活上,针对老人的实际情况,左院长率先在敬老院实行分级护理制度,对一般院民进行常规护理,对半自理院民进行二级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进行一级护理。服务人员每天早、晚到各房间巡查老人情况,定期换床单、被罩等,定期为老人理发,每月集中为老人过生日,膳食方面每天荤素搭配,时常更换菜谱。就在不久前,左院长又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争取来30台轮椅、20套助听器以及若干拐杖、助行器。
除了富足院民的物质生活,左院长同样注重活跃院民的精神生活。他为老人订置了文化娱乐用品,如书籍、报刊、笔墨纸砚、象棋等;他组建了锣鼓队,并经常举办比赛;他定期组织老人读书、看报、谈体会,播放电影、戏曲等;春节、中秋等节日,他组织开展文艺联欢会,和老人们一起载歌载舞;他组织开展爱卫生、讲卫生等活动竞赛。一系列的活动,既丰富了院民的精神生活,又增强了院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凝集力,老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融洽。
付出真心
“只有付出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他们才会用真诚的心待你。”左院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早上天刚亮,左院长简单收拾行装,骑着电动车来到敬老院。很多老人还在睡梦中,戴着老花镜的左院长已经坐在办公桌前圈圈点点。敬老院工作人员上岗后,左院长组织例会,安排一天的工作和注意事项,之后,学过医术的他来到敬老院药房,给院民看病、拿药,就这样重复一天的生活。转眼28年过去了,左院长已由不惑之年成为古稀老人,每个中秋和春节,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这里有更需要我们的老人,过节时我更应该和他们在一起。”每当儿孙抱怨他不回家过节时,他总是这样说。节日期间,院民们总能在厨房看到左院长忙活的身影,大家都说这些活不用他亲自做,可他总是说:“习惯了,这些年都是我来做第一道工序,老人们也吃习惯了。”
左院长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年夏天,暴雨突至,敬老院遭受洪灾,左院长带人在院里排水、修房,5天没回家,“我家属找到上级领导,说‘自己家房子漏水,他却不回家。’”上级领导找到他,说起这个事,他说:“敬老院里那么多人都在等着我修房、排水,稍不注意房子塌了砸到老人怎么办?自己家漏点雨怎么了?”
左院长服务的对象多为高龄老人,他们有的行动不便,有的沟通有些障碍,有的情绪波动,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及爱心,在面对老人时,他总是把老人当的亲人,用亲情去关注他们的每一次倾诉、每一次请求。“只有带着真心和感情的人,才能热爱敬老院的工作,才能精心干好敬老院的事业。”左院长把这句话常记心中,并时刻提醒自己,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老人,尽最大的努力去为老人服务。老伴生病输液,他顾不得回去,就连自己病了,也是在老人们休息的时候输液,输完赶忙回到敬老院。“过年的时候没时间买年货,都是孩子们买,我大年三十在敬老院做好年夜饭,再回家帮忙。”学过烹饪和医术的左院长,把技艺在敬老院发挥到极致。“我学过医,但从没靠这个赚一分钱,都用来为院民服务了。”
“站好最后一班岗”
65岁的魏寿宽老人,2007年来到了敬老院。“自从来了就没回过家,在这里过得比家里强。”说起左院长,魏大爷赞不绝口,“左院长态度很好,整天想着给我们改善生活,我早就把他当亲人了。”
舒长峰现兼任敬老院出纳员和司务长,他总拿左院长当榜样,“左院长朴实、正直、任劳任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我做饭的手艺就是他教的。”
左院长今年已经70岁了,他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很多事也“干不顺手”,“我2012年写过退休申请,当时院民舍不得我,上级也没有批准我退休。”左院长回忆,“今后我会接着管好敬老院,发挥最后的余热,站好最后一班岗。”左院长坚定地表示。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