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代 怀念自己做的土月饼
“我前几天去超市买了几块月饼,就花了90多元,太贵了。”家住学府东社区的杜红女士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和以前相比,中秋节吃月饼的味儿也变了。
2015-09-26 -
60年代:最爱"郭杜林"那味儿 泛着油光个头饱满
60后说,那是对中秋节强烈的念想,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吃一小块月饼,是记忆中的一个美好剪影。时候觉得只有吃上郭杜林月饼,中秋才有过节的味儿。”南海街二社区南海东街北一巷1号院居民刘玲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的月饼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最让她怀念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家里人一起分享郭杜林月饼时的滋味。 在刘玲记忆中,父母每过中秋节,一定会买上二斤郭杜林月饼,但那时家里孩子多,只能把仅有的几块月饼切成好多小份,大家分着吃。每次看到父母买回来有着水波纹标记的郭杜林月饼,刘玲都会非常兴奋。那时的郭杜林月饼用油纸包裹着,泛着油光、形如满月、甜美酥松。刘玲说:“那时候,家中只要有客人来访,总会摆上一盒郭杜林月饼招待客人。亲戚间走动时也喜欢带着一盒郭杜林月饼。”
2015-09-26 -
70年代:怀念奶奶制作的空心月饼 薄皮糖腻
70后说,童年几乎没有零食的记忆,而中秋节吃上一块儿月饼,再小心翼翼将月饼包装纸抚平,夹在书本里,每次翻开来,还要凑近了使劲儿嗅嗅它的香气,仿佛月饼的美味还在唇齿边。
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