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派驻乐陵第一书记陈付华:带好身份证 念好帮扶经

2016-11-29 17:07: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贾鹏 吴超

图为陈付华和村支书曲正治在研究社区的下一步发展规划

图为陈付华(右二)在老年公寓和老人们开心啦家常

  通讯员 贾鹏 吴超

  陈付华脚踏着泥土,从水塘边健步如飞赶回办公室,趁采访还没开始,咕噜咕噜喝下一满杯水。“第一书记”不好当,特别是他既是德州市13名驻乐陵第一书记的带头人,又是乐陵市杨安镇双庙白和前董两个村的领头人,每天大事小事不断,忙得团团转,但他总是笑容满满、热情洋溢。他说,他的精气神来自为群众办了事,让他心里格外爽。

  今年53岁的陈付华,是德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2015年4月1日,他被选派到乐陵挂职市委副书记,担任杨安镇双庙白村第一书记,并被选举成为市直驻乐陵市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我们到贫困村来任‘第一书记’,一定要带好‘身份证’,念好帮扶经,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当好民情调查员、政策宣传员、党建指导员、工作办事员、生活救助员、群众服务员、扶贫引导员,切实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陈付华在临党支部书记会议上郑重地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好办事员,社区旧貌换新颜

  刚到双庙白驻村任职时,陈付华感觉这个村子里简直是一团糟。

  双庙白村150户,600多口人,借助市里的两区同建政策,村南新建的社区一期刚完工,正准备搬迁入住,二期正在建设,但整个社区没有通电、没有绿化,尽管村干部天天入户磨破嘴皮子做工作,但仍然有多数一期拆迁户因为社区基础设施不到位而不愿搬迁,村里的干群矛盾关系紧张。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陈付华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随后,他根据村民提出的建议立即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并在会上郑重承诺:“我是第一书记陈付华,来了就是为村民办事的,社区通电和绿化的建设难题,我是第一责任人,一定会尽快想办法解决好。”

  说到做到。陈付华迅速将有关情况汇报给德州市总工会领导,并与供电公司积极联系,通过多方努力协调,终于筹集33.5万元,为社区新安装了变压器,铺设了地下电缆,使整个社区通了电。

  “担任第一书记,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涉及群众利益、普惠群众的事,要优先办、认真办好。”陈付华说。他还协调资金20余万元,对社区进行了高质量的绿化、亮化,协调10万元,为社区修缮了大门。现在,走进双庙白村,新社区的二期工程也已全部完工,整个社区旧貌换新颜,6排连体别墅矗立在绿树丛中,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150户村民都争着往新社区搬迁。

  当好救助员,有困难找“老陈”

  ‘老陈’是双庙白村老人们对陈付华的亲切称呼,也是老人们时时刻刻挂在嘴上的名字,他们说:“有困难找老陈,准能解决”。

  这样一来,老陈就成了各种抱怨和诉苦的对象:“老陈,咱双庙白村老年公寓虽然建成了,可公寓里却是空房子,老人没有钱添置生活用品,怎么办?”“老陈,咱前董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没有一分收入,办公室连个桌椅也没有很正常!”“老陈,咱前董村旱厕改造工程推进慢,主要原因,是多数村民不愿意自己掏钱盖厕房……”

  然而,面对接踵而来的这一连串难事,老陈从来没有退缩,并且都是乐呵呵的,老陈说:“群众有困难来找我,这就是信任,不把他们的问题解决,怎么对得起这份信任?”

  就这样,驻村一年半的时间里,老陈就解决了两个村里大大小小不下10件的难题、难事。他协调资金13万元,对双庙白老年公寓的每户老人住所配备了双人床、桌椅、被子、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让30户老人们不花一分钱就拎包入住;他申请资金6万元,给前董村的村委办公室置办了办公桌椅等,对前董村的每户厕改户补助400元,使130户村民都进行了旱厕改造,一下子成了乐陵厕改的典型村;他还申请为村里捐助290件衣物,为考上大学的两户困难学子发放4000元和2000元的助学金,每年为13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

  “多亏了老陈,我们这些老年人才能这么享福啊!你看,我这屋子里的家具、被褥、抽油烟机、电壶等这些东西都是老陈给置办的!”住在双庙白村老年公寓的75岁老人王淑英,说起老陈来,眼噙泪水激动不已。

  双庙村有一个叫曲晨雪和曲光瑞的姐弟俩,几年前,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改嫁杳无音信,她们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十分困苦,面临辍学。老陈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自掏腰包资助姐弟俩读书,并且承诺对这姐弟俩一管到底,直到大学毕业。“即使有一天我不在这当‘第一书记’了,我也不会丢下这俩孩子。”老陈坚定地说。

  当好引导员,小龙虾落户贫困村

  连日来,为了使小龙虾养殖这一扶贫项目尽快落户,陈付华每天奔波在双庙白村和前董村的水塘边,查看水塘整修进程。

  “必须抓紧将这个实事办实。”陈付华说,自从今年兼任省级贫困村前董村第一书记以来,他感觉担子特别重,“精准扶贫”,一个新的难题摆在面前,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探寻脱贫良策、致富良法。

  前董村130户,523口人,耕地面积1270亩,贫困户17户30人,主要因病因无劳动能力、缺技术资金致贫,摸清村里的致贫原因后,陈付华认为,要使村民真正脱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为贫困村贫困户理清脱贫思路,找准致富方向,当好脱贫攻坚引导员。

  在入驻前董村的时候,村子里的3个大水塘让陈付华眼前一亮,在了解了水塘的水文环境后,陈付华就有了一个想法:利用双庙白村和前董村这闲置的4个大水塘,一起上马小龙虾养殖扶贫项目,通过项目的带动,促进贫困村民全部脱贫致富。

  而到底怎么养?钱从哪里来?陈付华心里也底气十足。他的朋友德州市工商局派驻龙诚社区第一书记王建军就搞小龙虾养殖扶贫项目,技术、销售都不是问题,而且已形成较大规模。“今年8月份,我已带着前董村和双庙白村的班子成员到庆云实地考察对接了,他们也承诺为我们提供虾苗、养殖技术,并包销我们养殖的龙虾。”陈付华说。资金方面,他也已争取到人民银行和圆融村镇银行的100万元的扶贫贷款,这个贷款利率低,不用抵押物,还款期限不是那么严格,非常适合这种涉农的扶贫项目。

  对于小龙虾落户贫困村,陈付华信心满满地说:“这两个村一共有4个水塘近80亩地,配上咱村里的水质条件,按照一年收获两季来算,一亩地的年纯收入在6000元不成问题,这也就意味着龙虾养殖项目一旦盈利,将给每个村集体每年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集体有了收入,在我驻村的任期之内,一定能保证省级贫困村摘帽,也一定能提高两个村子的村民平均收入。”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