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非遗大讲堂第二期:土与火的艺术 力与美的融合

2017-08-11 19:29: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董天力 李磊 见习记者 祁小丽

  编者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时值暑假,大众网德州站与德州市文化馆合作,特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大讲堂”活动,使人们能更多地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暑期非遗大讲堂第二期:梁子黑陶

  

  老师亲手示范    

  大众网德州8月11日讯记者 董天力 李磊 见习记者 祁小丽)黑陶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辉煌的篇章,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4500多年前,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千的黑陶器皿创造了龙山文化,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但是,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和应用,散落民间的黑陶文化由盛转衰,最终销声匿迹。1978年,德州率先在全国挖掘整理黑陶文化,现代的德州黑陶再现了大汶口龙山文化陶器的轨迹,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使黑陶文化重现出迷人的光彩。

  

  孔令超手把手向小记者传授制作技巧

  

   黑陶制作老师孔令超有着14年的工作经验

  红胶泥封存至少半年才能被派上用场

  8月11日上午9点,暑期非遗大讲堂第二期继续开讲,大众网记者带领大众网德州小记者团再一次来到了德州市文化馆,亲手体验德州黑陶的制作过程。经过了一周的漫长等待,小记者们早就迫不及待想要再次感受非遗的魅力。一进入文化馆,小记者们就轻车熟路地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安静地坐好等待老师的讲授。

  在小记者好奇又期待的目光中,窦明洁老师手持一件笔筒坯体,一边展示给小记者看,一边开始了德州黑陶文化的讲解,“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它的祖承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窦明洁向小记者们介绍说,德州黑陶采用黄河、运河交界处的红胶泥烧制而成。这种泥土质地柔软细腻,土质密度大,比普通胶泥细腻200多倍。但是,这种红胶泥被挖掘出来还不可以直接使用,还要在陈泥罐中封存至少半年时间,经过11道工序方可使用。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的泥坯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进行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才变成了黑陶。

  

   小记者动手做陶艺

  小记者与德州黑陶的第二次相遇

  比起其他小记者的好奇,小记者王轶嵩显得淡定很多,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在今年春天,王轶嵩的学校组织过一次黑陶制作体验活动,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当时人比较多,他并没有机会亲手感受黑陶的制作,最终只能买了一件小工艺品满足自己的喜爱之情。了解到小记者王轶嵩与黑陶的缘分,窦明洁老师决定让王轶嵩第一个开始体验。

  黑陶制作老师孔令超今年30岁,从2003年最开始本着工作的态度接触黑陶,但是在工作中却逐渐被黑陶的文化魅力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做就是14年。“黑陶制作讲究心手合一、收放自如。首先,利用手掌的力气,一只手推,一只手捂住,这叫固泥。”他一边手把手教小记者学习黑陶制作,一边对手法进行细致讲解。固泥、提泥、分泥、收口,经过一步步工序,一只小巧的泥罐慢慢诞生在了王轶嵩的手上。将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捧到一边放好,王轶嵩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终于体验到了黑陶的制作过程,真有意思,好想再玩一次。”看到王轶嵩的作品,其他小记者们也跃跃欲试,纷纷开始了自己的黑陶制作体验。

  

  短短的一堂课上,小记者们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意犹未尽 小记者称想成为陶艺艺术家

  体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小记者们在孔令超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黑陶作品,看到桌子上摆满的各式各样的小罐子、小碗,孔令超老师感到很欣慰。问答环节中,小记者们更是积极发言。小记者郑羽萱率先举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黑陶要在仪器上转着才能做,不能直接拿起来捏呢?对于小记者的疑问,孔令超老师也进行了解答,拿起来捏的只能叫陶艺,而传统的黑陶制作就是需要在转的过程中始终把握一个点,让泥随你的心意动,最终将泥塑造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还有不少小记者也对黑陶制作颇有感慨,纷纷感叹黑陶制作既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杨宇恒小记者的黑陶花盆是最成功的,问到感受,他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感觉泥仿佛要从手中挣脱出去,但是做完之后却觉得泥变得很柔滑,真是太神奇了。”小记者郑羽萱更是与黑陶一见如故,表示想要长大以后成为一名陶艺艺术家。

  据了解,德州是现代中国黑陶的发源地,是古代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有鬲氏"古代氏族部落,以本部落发明而得名。今天的德州黑陶,既保持着浓厚的传统特色,又不断刻意创新,艺人将雕、刻、镂、书、画五工融为一体,用最具本真的塑造语言和雕刻技法去表达灵魂,传递美感。德州黑陶的各种各类创新以合乎规律的自然形式,让艺术的无羁、灵睿和隽永在黑陶艺术品中显现的更为突出和纯粹。经近几十年的发展,德州已成为现代黑陶文化的发轫和中兴之地。2014年8月,“德州黑陶烧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德州黑陶正在进行着从工艺品向艺术品的嬗变,德州黑陶和它的创造者们正以新的姿态,自信、稳健地走向未来。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扩散!德州市副市长商怀君8月15日接听12345市民热线

    u=1123810570,160508145&fm=26&gp=0.jpg

    根据《市政府领导接听12345市民热线电话实施方案》,8月15日(周二)上午9:00至10:00,德州市副市长商怀君将带领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在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接听市民来电,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详细]

    2017-08-14大众网
  • 丽驰汽车获得德州首个新能源专用汽车“通行证”

    1111.jpg

    最近几天,山东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军一直忙着督促施工方加快冲压、焊装车间改造,随着企业成为德州首家拥有新能源专用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企业,丽驰的整车专用车项目建设不断提速。[详细]

    2017-08-14大众网
  • 德州经开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打造服务型政府

    体育路的改造现场.jpg

    信息化时代,网言网语已成为民情民意的一种新式表达,近年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跟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主动“触网”、自觉“用网”、借助新型平台联系服务群众,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详细]

    2017-08-11大众网
  • 德州:一个“吨粮市”的绿色追求

    2017年8月12日出版的《农民日报 》在一版“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栏目中刊发通讯《一个“吨粮市”的绿色追求》,对我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的创新实践进行了详细报道,本报今天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详细]

    2017-08-14:农民日报
  • 图片新闻:创建文明城 小调查员在行动

     为锻炼与人沟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8月11日下午,德州五中学生在万达广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 [详细]

    2017-08-12: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