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夏收“农忙不见人”土地规模化经营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

2019-06-12 11:15:0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见习记者 宋春晓

  

正在麦田中紧张作业的收割机

  

收割机将麦粒倾倒进运输车中 

  大众网·海报新闻平原6月12日讯(见习记者 宋春晓 通讯员 张娜 曹伟 刘震)6月上旬,粮食大省山东进入了忙碌的麦收环节。6月11日下午,大众网记者来到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东杨村的一处麦田,与记者想象中全村老少齐上阵、热火朝天忙麦收的场面截然不同,宽广的麦田中,仅有几台收割机穿梭作业。

  

鲁望集团所种小麦均为优质麦种

  

杨春雷向记者展示丰收果实

  在这片麦田的地头树荫下,戴着草帽的杨春雷正在眺望远处隆隆作响的收割机,运载小麦的货运汽车在田间进进出出。

  盛夏阳光炙热,长期日晒让杨春雷面庞黝黑。

  29岁的杨春雷是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鲁望农业集团平原东区的厂长,2018年研究生毕业的他来到这里,开始了他的“职业农民”之路,在平原县农业生产中,像杨春雷这样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正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

   

正在麦田中紧张作业的收割机

  大众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小麦被收割、装车后直接运到仓库储存,之后再经过秤、测湿度,最后直接被运到合作厂家。

  “这些小麦进仓前不用晾晒吗?”大众网记者一边问,脑海中浮现出农民在烈日下挥动木锹反复翻动麦粒的场景。

  “收割前我们对小麦含水量进行科学测算,我们的小麦在田地里的含水量已经合格,根本不用再继续晾晒,可以直接运进仓库储存。”杨春雷笑着说,今年,平原县虽然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并且由于6月5号一场暴雨,导致麦收延迟,但由于鲁望农业集团承包的土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从播种到早期田间管理,后期拔节施肥,到最后的麦收,一环扣一环,技术到位率比较高,带来了今年的好收成,亩产达到 500公斤以上。

  “我们目前派出5台收割机、6辆运输车,平均一天能够收获小麦600亩,我负责的3000亩小麦仅用5天就能收割完,完全不耽误夏种。”杨春雷一边说,一边给大众网记者看了他们制定的“三夏作业方案”,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正在麦田中紧张作业的收割机

  “我们与农民传统的分散种粮不同,企业规模化托管,和各个村支部合作,签订合同,在托管之前事先做好勘测,包括土地的水质、土质等等,我们与16个村庄合计2万多亩土地进行了合作,这样就把每家每户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同时他们没有了化肥、农药、机械雇佣等的成本支出,而每亩地每季还能有800到1000的纯利润收入。“杨春雷跟大众网记者算了一笔账:大规模集约化运作使平均一亩地一季种植成本大大减少,同时通过种植师栾02-1、黑小麦、济麦22、23、44等优良品种,粮食亩产大大提高,投入更低、产出更高,粮食质量还有保障。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关键要规模化。据了解,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通过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将家庭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桃园街道22个村庄的耕地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流转给山东鲁望集团种植糯玉米、黑小麦等,未来将着力发展种养一体、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农业。计划再用3-5年的时间,通过“党支部领创办+各类规模经营主体”的模式,全街道8万亩耕地,全部实施规模化经营。在桃园示范区,平原县与省土地发展集团规划建设生态宜居桃园小镇,计划未来5年让整个办事处的3万多农民集中居住到新型社区;随着13个村的整体拆迁,2万亩土地成方连片,龙头企业山东鲁望集团将在这片“一望无垠”的土地上,对接党支部领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园区,打造“土地集约经营、产城深度融合、种养加循环、农工商齐发展”的示范基地。

初审编辑:庄滨滨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