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黄新
记者 王浩菲
潘冬,夏津经济开发区人大工委办公室主任。而立之年的他已经有了10年的乡镇基层工作经验。2020年4月14日,满怀抱负的他又通过了夏津县委组织部公开遴选,正式任职夏津经济开发区马辛庄党支部书记,身份从“乡官”转职“村官”。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潘冬就满怀信心地烧了组织建设、民心实事、强村富民“三把火”。
打基础谋长远组班子建队伍
潘冬任职的马辛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5年来没有选出村支部书记“掌舵”,只能由包村干部代管。村“两委”班子涣散,村民人心不齐。680多人的小村村不大、事不少,村民矛盾纠纷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情形,潘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谋划组建村“两委”班子,把凝聚民心的战斗堡垒建起来。“这件事是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我的任职期限是3年,希望利用3年的时间把村'两委'班子带起来,建一支带不走、群众信任的村'两委'班子。”潘冬告诉记者。
抱着这个念头,潘冬把16名党员、30个群众代表的情况在心里梳理了一遍,又列出了走访计划表。准备利用中午或晚上的时间走访一遍,面对面谈村情、交朋友。通过走访、谈心、调研,也能在党员、群众中发现、挖掘一批威望高、能力强、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村后备干部名单,并重点加以培养。潘冬表示,计划村里今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名,纳入村“两委”班子干部1—2名,并通过扎扎实实抓党建,把“两委”班子的凝聚力聚拢起来。
聚民心暖人心修村路美环境
潘冬遴选到马辛庄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后,适逢赶上农村道路“户户通”建设工作开展。“修路惠及每家每户,路是通到群众家门的最后一米,也是干部连通群众感情的最后一米。”潘冬说。
4月14日,潘冬上午刚到村里,下午就请来了16个群众代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路怎么修、钱怎么出、群众怎么组织,没有一点虚话套话,这个实干的小伙子在群众眼里“第一印象”,便得了高分。
在接下来的修路中,盯在现场的潘冬又多次组织村干部进行谈论,对村民翘首企盼的道路修建问题进行论证,制定详细的修建方案,提前协调解决附属物赔偿、田土调整、路面加宽、路基整形等问题,他干练的行事作风也让群众刮目相看。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潘冬的敬业、热情、努力也感动了每一个马辛庄的村民,马辛庄村民也一改往日的“等”“靠”心理,走出家门,全力配合修路工作开展。村民们纷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一起动手把车上的砖卸到胡同里,合力把胡同里的砖铺成干净的小路。短短20天,马辛庄村39条8600多平方米村巷“户户通”工作已全面完工。
此外,潘冬还计划明年6月份前,将马辛庄村4条主干道两侧铺设花砖2000多米,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群众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谋发展上项目强集体富群众
马辛庄村是个传统农业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只有约1.5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这点钱,村“两委”班子想正常运转都比较困难,更不要说为群众办点实事好事了。“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村集体经济“空壳化”,许多村干部面临“无钱办事”“无人管事”的尴尬。这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政治账,影响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威信。
潘冬下定决心,要通过谋发展上项目,改变村里一穷二白的现状。经过对村里情况深入了解后,潘冬多方争取到了与新希望六和公司合作的机会,在村内建设养猪场、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当潘冬带来在村里修建养猪场的消息时,村民们齐心支持。有了村民们的支持,潘冬心里就有了干劲,联系投资方、拟定方案、测量面积、签订协议……在潘冬的努力下,修建前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预计今年6月初,这家占地近30亩、投资400万、养殖规模达5000头的养猪场就能够开工建设,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