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
编者按: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她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有黄河文化、燕赵文化的熠熠印迹,德州扒鸡誉满中华、乐陵金丝小枣驰名九州……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在中共德州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中提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德州必须认清大势、把握趋势、发挥优势。那德州的优势是什么?大众网·海报新闻从区位交通、农业资源、教职资源、人文资源、文化优势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德州发展,展现德州形象,推出“这就是山东·德州”大型融媒体全景式专题报道栏目,用文字、视频、图片的魅力让人置身其中,感悟德州的历史与发展、青春与活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春晓 李勇超 通讯员 曹伟 德州报道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说到平原县的美食特产,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签子馒头,据说这种馒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经还作为皇室美味流传至今,现如今已被列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签子馒头又称签子馍馍,因在平原恩城出名,所以又叫“恩城签子馍馍”,传统的恩城签子馒头材料选用严格、加工工艺古老独特,它起源自明代,兴盛于清乾隆年间,在物产丰富的鲁西北平原,这里孕育了茂野丰收的麦田。恩城签子馒头就是选用优等小麦作为原料,辅以酵面(俗称老面)和适量碱面,再倒入清水精心和制而成。
其实从名字也能够看出签子馒头指的就是像签一样的馒头,直立立的一整个。当时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吃馒头吃尖,长大了做官。因此一般家中有学生都会给家中的孩子制作签子馒头,而且制作出来的第1个一定要由家中的孩子吃,寄托了家中长辈对晚辈的厚望。
陈延强是恩城南关陈氏签子馒头的第五代传人,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20多个年头的磨砺让他练出了一手做签子馒头的绝活。每天清晨,陈延强都早早起床,检验面质,清理蒸笼,调试机械,每一道工序他都认真严谨。“那时候比较累,全是纯手工,像和面、揉面、压馒头全是手工活,现在大部分都是用机器,只有上签的时候是手工。”陈延强向记者介绍。
陈延强18岁跟随父亲学艺,如今虽说是机械加工,但却延续了传统工艺,不仅提升了馒头的营养价值,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技术核心,为了保证馒头特有的香味儿,兑面的关键环节,陈延强必须亲自操作,这也是陈延强传承祖辈工艺的秘诀所在。
“咱们这还是采用老作坊模式,和面时用酵子兑上碱面,碱面用清水兑开,水温在30到50度之间,这样和出的面比较好用,在醒面时也会快点,现在很多做馒头的店都是用酵母,味道不正宗也不好吃。”
从压面、挤制、成形、醒面,每一道工艺都有着不一样的讲究,只有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最终才有着签子馒头独有的特色和味道。选好了形状,接着就是上签,一个个洁白如玉的馒头并排于签子之上,既是一道美食,又称一道风景。
最后将装入笼上的签子馒头上锅,急火蒸20分钟,伴随着阵阵清香,笼上帽被徐徐揭开,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签子馒头就出锅了。蒸熟后的签子馒头呈纺锤形,弯而不折,色白润如玉,油光微亮。其味道香甜,嗅之芳香扑鼻;食之甘甜如饴,柔韧可口,形色味俱佳,老少皆宜。
如今恩城签子馒头已注册了“德州老恩县”“德州恩城”两个商标,不仅成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还被装进精美礼盒,成了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加工网点也相继落户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据陈延强介绍,他的店一天能卖出七千斤,很多外地的顾客都慕名而来,自己开车来店里取,一位来自济南的顾客特地驾车赶来,还帮亲戚朋友捎了200斤。
纵品山珍海味,难忘家乡味道,在平原,早上来一根热腾腾的签子馒头,一口咬下去,牙齿被填满的充实感就让人很有家的感觉了,慢慢咀嚼,麦芽糖的甜味会逐渐散发出来。这时候再喝上一碗滑嫩的平原老豆腐,绝对美味,让人一上午活力充沛。或者取半块红腐乳,夹在签子馒头中均匀抹开,腐乳单吃一口往往让人咸到发齁,可搭配签子馒头就会一下子激发出迷人的能量。一枚小小的签子馒头因为传承才有了别具特色的百年品牌,更有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家乡记忆。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