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马宝涛
编者按:德州因黄河生、因运河兴、因文化而传承。为服务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促进乡村振兴,德州实施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在全域打造“一廊四区多点”的总体景观结构。4月15日起,大众网德州频道推出“两河牵手·打卡”专栏,挖掘赓续历史文脉资源,展现“两河”之间“水清、岸绿、景美、文化兴”的整体风貌,看“德水安澜”新图景,为擦亮“大德之州 好运之河”品牌增色添彩!
大众报业德州融媒记者 秦雅琨 王晓斌 通讯员 白聪聪 庞占英 杨绪 禹城报道
4月17日,大众报业德州融媒记者来到禹城市安仁镇武庄村西的引黄干渠,远远望去,滚滚的黄河水由南向北从东西走向的徒骇河上部“跨过”,形成了“河上有河”的奇观,而承载这奇观的就是武庄渡槽。
武庄渡槽是潘庄总干渠与徒骇河的交叉建筑物,自1971年开始修建,1972年投入使用,是德州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引黄济津、济冀的重要输水渠道。“为扩大总干渠输水能力,发挥灌区更大效益,2012年,重建了长180米,净宽18米,设计流量120立方米每秒的3孔1联多纵墙矩形渡槽。”禹城市安仁镇党委书记窦黎明介绍,作为引黄的“水上立交”,新建槽身部分采用国内领先的三向预应力结构,是国内解决渡槽大跨度的新技术,集水利工程的巍然大气与景观工程的精细美妙于一体,成为德州市“两河牵手”工程的亮丽景观。
“两河牵手”工程作为德州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禹城市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景观缝合、功能复核的规划理念,融入大禹治水文化、渡槽文化、沉沙文化,修建了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禹城段),南起莒镇莒东社区,北至房寺镇朱庄村,全长36.5公里,工程对沿途4个乡镇村落道路环境、建筑美化、广场景观、河岸景观等风光带进行梳理优化,形成“水、路、林、文、景”融合发展廊道、健身休闲廊道、文化景观廊道和乡村振兴示范带,旨在打造德州段的样板工程。
记者在安仁镇引黄干渠沿岸看到,红绿相间的沿河公路、健身步道、骑行车道宽敞笔直,乔木、花灌木、常绿灌木错落有致、景观带花卉美不胜收,这得益于安仁镇抢抓“两河牵手”重大战略实施机遇。“我们结合自身水网密布、水系发达的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渡槽文化价值,以点带面,推动特色农业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游、生态游、观光游、农事体验游等农文旅融合产业,不断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窦黎明说道。
“听说这里有采摘园,我们特地从市里开车过来,这是刚摘下来的甜瓜,皮薄汁多还特别甜。”在安仁镇大杨村高温棚瓜果采摘园中,几位游客对鲁厚甜瓜一号网纹瓜赞不绝口,尽情享受着田园乐趣。安仁镇顺应自驾游、周边游发展趋势,坚持绿色生态理念,着力构建渡槽时代记忆馆、飞虹渡口等景点,提档升级团建活动、研学旅行、民俗餐饮、观光游船、儿童游乐、亲子采摘等综合旅游服务,在廊道沿岸打造了一批有质量、有流量的网红景点。
凝聚“两河牵手”文化廊道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既要丰业态,又要聚人气,安仁镇结合文化底蕴、特色产品等资源,将冯旺骇河水乡、大杨科教实践基地、安仁康养温泉小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姚宋电商物流基地、齐庄美丽乡村等特色项目串珠成线,建设乡村旅游观光胜地。
除了旅游观光,安仁刻纸、葫芦烙画、剪纸等优秀非遗文化资源,也充分激活农耕文化,提升人文底蕴。通过举办安BA农民篮球赛、烟火星空夜市、古诗词拍照打卡、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富有特色的活动,为打造安仁镇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增添了活力,不仅带火了乡村游、农家游市场,还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大提升。
“短途游”“周末游”不如就到禹城市安仁镇武庄渡槽片区,在这里,可以探访德州单跨最大的“水立交”,观赏“两河牵手”引黄干渠生态廊道,体验集农业生产、民俗体验、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身的田园综合服务体,感受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水韵禹城”。
初审编辑:翟岩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