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
2月13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纪三介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立足“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目标,研究制定的2025年改革创新“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的“一把手”项目是“探索开展经营主体集中注册地备案破解新领域新业态注册登记难题”。该项目聚焦新领域新业态存在的注册登记难题,尤其是在经营主体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电商基地、大型商超、写字楼宇等,经营主体在办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时经常会遇到获取房屋产权证明难的情况。通过开展集中注册地备案,申请人只需提交与备案地址产权方(管理方)签订的入驻协议或租赁合同等材料,即可办理住所登记手续,可显著优化和提升全市的登记注册便利度。
项目具体内容有三项:一是抓好改革前各项基础性工作。深入乡镇、产业园区等实地调研,认真倾听企业心声,全面了解经营主体所需所盼所急。全面梳理、摸排全市范围内产权清晰、集中管理的经营主体集中注册地,强化对集中注册地经营者的管理。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产权方(管理方)积极向属地审批服务部门提报备案材料。及时做好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政策。二是制定精准规范的工作标准。制定出台《德州市经营主体集中注册地备案管理实施方案》,编制发布《德州市经营主体集中注册地备案服务指南》,明确申报条件、申报途径、申报材料、备案流程等服务要素,努力实现备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是构建便民高效的服务体系。依托德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建设权属备案功能模块,让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线上”备案申请和“备案证明”的下载打印。严格落实“三减一优”标准,最大程度上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和优流程,变“多个证明”为“一个证明”,变“多次跑”为“一次跑”。强化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点、产业园区、电商基地、大型商超等服务网点作用,灵活设置备案服务专窗,主动为经营主体提供“业务咨询、帮办代办、疑难处置、结果反馈”等“全链条”服务。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以“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有效提升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纪三介绍,近年来,审批服务系统持续深化商事登记领域改革,创新开展了涉企证照“三联办”、企业开办“1656”、个体工商户“五零登记一体化”等多项改革,企业群众体验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持续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不断提升。2024年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59万户,其中实有企业17.74万户,同比增长率位居全省第1位。
2024年5月,随着山东省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办法实施,住所登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但获取住所使用证明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直播电商、高科技初创企业、研发设计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经营主体,为节约成本,一般选择租赁孵化基地、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电商基地等相对集中的经营场所作为办公场所,但这些场所从产权方获取住所证明材料往往较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进程。
针对此类问题,2024年9月,在禹城市率先开展了“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改革成效。例如:2024年11月27日,入驻京津冀鲁新材料产业园的山东禹渔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家权属备案制市场主体,仅用1天就办理完成了营业执照住所变更手续,缩减申请材料20%,压减办理时限70%,减少跑腿次数30%。目前已有132家经营主体享受到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带来的便利。经综合研判,德州决定将“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与“集群登记”改革相结合,推出“经营主体集中注册地备案”,并作为2025年度“一把手”项目在全市推开。
李纪三表示,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市审批服务系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接下来我们要以衡量营商环境四个标准为准绳,充分发挥审批系统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作用,聚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抓改革、提效能、促发展,力争交出利企便民优异答卷。
一是坚持民事无忧,促进政务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统一规范线下政务大厅窗口布局,增强办事的规范性、可预期性,将服务送达群众身边。做好线上服务“统一入口、数据共享、事项办理”三项关键要素整合和协同,助力“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进一步提炼企业群众需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生效。二是坚持企事有解,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行简政之道,再推出“全面应用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个转企一件事”“连锁机构登记集中办理”等一揽子便利模式,持续优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环境。深化“联合审图”“联合勘验”“联合验收”改革,保障投资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用。三是坚持政事高效,充分释放政务服务改革红利。深化政务增值化改革,搭建政企之间、部门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对接桥梁,为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极简审批和全方位服务。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城市开展“跨域通办”合作,完善国际化政务服务专区建设,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