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郭超
责任编辑:马宝涛
编者按:山东省、德州市蛇年“新春第一会”均聚焦改革创新,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进军令”!大众网·海报新闻围绕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好环境命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提升企业舒适度、群众满意度、人才认可度三方面,策划推出“开年三论”系列评论。
开年三论①丨让企业“舒适”才是好环境
大众网评论员 马宝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而让企业更有“舒适度”,则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其中,政府做到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是营造企业舒适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
有求必应,做企业发展的“及时雨”。企业无论大小,从落地到投产再到常态化运营,全生命周期中难免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必须求助于政府,而政府能否及时响应、迅速伸出援手,则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甚至生死存亡,也直接形成企业对当地营商环境的印象,更影响着不止一家企业在当地投资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去年,德州某地一制造业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但面临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政府部门得知后,专门针对此问题成立专项小组,上门调研具体情况,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不违反规划和政策的前提下,为企业解决了用地难题,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他们这种有求必应的态度,让企业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企业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无事不扰,给企业成长创造“宁静空间”。“大道至简,无为而治。”不过,此“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对企业发展不过度干预、不进行“骚扰”,让企业就像鱼儿一样在市场的大海中自由竞逐。近年来,随着各种“紧箍咒”越来越规范,各地在为企业营造宽松、自主的发展环境方面大有改善。比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改变以往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的情况,既保证了监管的公平公正,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企业只需安心生产,不再为频繁应对检查分心,更多的精力投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核心业务上。
有诺必践,为企业树立“说话算数”的政府好形象。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算数”,而政府更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但凡作出承诺,每一项、每一条都是契约,在如今的法治社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只有这样,政府才能赢得企业的信任,地方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落地。在山东先导智感电子激光雷达及传感器件产业化项目落地过程中,德州当地政府承诺为企业解决前期资金难题。于是,组建基金团队,并向省新动能基金、市引导基金争取支持,与项目方举行线上会议超过50次。从基金组建、项目选址到最终开工,整个过程仅仅用了3个月,给企业投资兴业吃下了定心丸。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地方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让企业舒适地成长,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初审编辑:郭超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