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德州县区调研行④丨移风易俗看宁津!群众站C位 “全生命周期”路径开启文明生活新篇

2025-02-20 09:22:22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张晓琳

  编者按: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德州市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锚定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厚植文化底蕴,文化强市建设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优势更明显。德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大众网德州频道推出“文化德州县区调研行”系列报道,聚焦各地创新举措、宝贵经验与突出成效,全景式展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德州力量。

  海报新闻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孟娟 德州报道

  从未成年人的教育教学到适龄青年的婚育,从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到“民星达人”带来的文化新风,从义务红娘团的热心牵线、暖心调解到殡葬服务的“身后一件事”,宁津县移风易俗工作以服务为核心,在群众的生前身后画出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同心圆。

  近年来,宁津县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坚持政府主导、问题导向、服务搭台,注重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创新“全生命周期”意识,将移风易俗融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融入社区治理,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坚持政府主导、问题导向、服务搭台,破解移风易俗难题,激发文明共识,让“好风”劲吹宁津大地。

  文化为基 播种文明新风

  国庆节前夕,宁津县棠湖小学组织千名学生用埙吹奏《龙的传人》,以传承千年的古韵,奏响时代文明之音。

  文明的观念要从娃娃抓起。宁津县将移风易俗与文化传承相融合,针对未成年人可塑性强的特点,统筹各方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沉浸式的“新风课堂”。启动剪纸、中国画、研学等移风易俗文艺体验项目26个,深入开展勤俭节约、孝老爱亲、俭以养德等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新风尚、养成文明生活好习惯。

  同时,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家庭教育体验中心”,通过开展“家庭美德”主题剪纸、“勤俭节约”主题沙画创作、移风易俗亲子拍手唱、朗诵会等多元化的亲子课堂、非遗课堂,有针对性地引导家庭杜绝大操大办谢师宴、升学宴,让文明新风学在身边、种进孩子心田。

  “每个孩子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移风易俗‘抓娃娃’,就是要在培育未成年人文明观念的同时,把移风易俗的观念种进每一个家庭,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纽带,让‘好风’吹进千家万户。”宁津县教体局党组书记王硕说。

  服务为核 以青春力量凝聚文明共识

  “与既花钱又费心的传统婚礼相比,孩子们更喜欢旅行结婚,能够领略祖国的壮美风光,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津城街道小店村村民滕立庆说。近期因为义务红娘牵线成了的新人结婚并获赠一个木质工艺品移风易俗主题文创。

  解决问题是传递理念的最佳方案。针对青年群体结婚难、彩礼高的问题,宁津县一手抓适龄青年的婚姻大事,一手抓就业增收难事。

  一方面深入挖掘银行职工、巾帼致富能手等热心公益、社会接触面广、思想先进的优秀女性组建义务红娘团,建立全县适婚青年台账,依据年龄、职业、爱好进行分类,精准匹配促成线下姻缘,适时开展家庭婚姻辅导,引导婚宴简办、零彩礼。截至目前已开展“牵线”活动50余场次,促成8例“零彩礼”,150余对“低彩礼”。

  另一方面结合“三万人才大培训”,面向大龄单身青年、就业困难等人群开展8大类37项技能培训,目前已开展培训399期、覆盖2.5万人,全面激发青年创业热情,解决就业增收难题,为婚姻创造良好基础。

  “除了统筹各方资源为适龄青年牵线搭桥,我们还为践行新婚俗的新人们准备了包含山东手造纪念品、定制公交婚车服务、发放购房优惠券等‘文明大礼包’,真正让移风易俗践行者有面子、受尊重、得实惠。”宁津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孟凡飞说。

  老有所为 让移风易俗融入日常生活

  春节临近,张大庄镇双碓村的“民星乐创团”正在紧张地研发村晚节目单,16个节目一字排开,《乡村喜事》《拒婚闹》等新编排的移风易俗节目惹人关注,一经公布就成为村民“最受期待节目”。

  农村留守老人多、观念根深蒂固,是移风易俗重点区域。为让文明新风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宁津县从丰富娱乐文化生活入手,把移风易俗搬上乡村大舞台,在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时间节点广泛在村里举办文化展演活动,让农村文化“民星”、文艺爱好者,以现实生活为素材自编自导自演移风易俗小戏小剧,丰富娱乐村里老人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村内老人的老旧思想。

  “老年人看图看文字费劲,但是普遍都喜欢看短剧、电影,因此我把身边的移风易俗拍成微电影,希望把文明新风以这种方式传得更远。”近日,张大庄镇双碓村青年人徐长征自己导演的微电影《随礼》点赞观看量累计超过了70万次,文明新风的“传播度”让徐长征十分开心。

  为扩大移风易俗传播力和影响力,宁津县采用“线上+线下”“视频+广播”“广场+乡村”多维联动的方式,统筹融媒、自媒体等资源制作宣传短片、公益广告60余部,推出短视频106个,其中《小苏和小刘的零彩礼婚礼》《德州市宁津县一对博士后新人零彩礼引新风》等高质量短视频总点击量超2000万,真正建立起移风易俗宣传矩阵。

  殡葬改革 “身后事”变“暖心事”

  “原来家里有丧事办各种手续得两三天,现在一次就能办好,又省心又放心!”保店镇红庙李村村民李海宁说。

  身后事全流程“帮引办”,服务流程方便快捷,是推进厚养薄葬的重要切口。宁津县聚焦群众基本殡葬需求,积极推进“身后一件事”工作,整合火化证明出具、身份注销、救助金停发等8个联办事项,组建“宁心济困·困难群众身后一件事”志愿服务队,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县域内存在困难的家庭等4类人员免费办理“身后一件事”,截至目前,共办理事项20余件。

  依托惠民殡葬服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讲,发放倡议书1000余份,并发挥殡仪服务机构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实施守灵、文明祭奠、寄存、安放、安葬等服务项目闭环管理,以服务的优化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分领域推进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2019年以来,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838万元,惠及群众18000余人。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