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李敏 张凤帅 德州报道
每天早上9点左右,孙永刚工匠创新工作室,准时开门迎客。
44岁的孙永刚,是德州市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主要负责眼镜维修、定配工作,每天到达工作室以后,他都会整理工作台,调整设备,为一天的眼镜维修工作做准备。
21年来,孙永刚累计维修超20万副眼镜,不仅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还填补了德州眼镜行业在钛材质维修领域的空白。
众多来自哈尔滨、江苏、内蒙古等地的顾客在互联网上得知了孙永刚的维修技术,纷纷把眼镜寄到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希望孙永刚帮助维修,不少网民更是在他的视频号下留言称他是“能工巧匠”。
走进孙永刚工匠创新工作室,就来到了孙永刚的工作“大本营”。
从弯嘴钳到三足钳,再到尖角钳,在孙永刚的工作室,摆放着30多种维修工具,以及电焊机、氢氧焊机以及激光焊机等维修机器,“你眼前的这三台维修机器,见证着眼镜维修的发展。”面对记者的好奇,孙永刚一一向记者解释着各种工具的用途。
攀谈间,只见孙永刚将一件中梁鼻托损坏的眼镜,拿进激光焊接机内,几分钟功夫,一副维修好的眼镜便展现在了记者面前,肉眼完全无法看出这是一副经过维修的眼镜。
有着“齐鲁工匠”之称的孙永刚是眼镜维修行业的“大拿”,他的技艺不仅体现在日常维修中,更在面对高难度挑战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0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的李医生因手术专用眼镜损坏,急需维修。这种眼镜维修难度极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联系到了孙永刚。
“当时李医生因为着急做手术,所以留给维修的时间很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孙永刚说,从收到眼镜的当天下午一直到晚上9点,他带领工作室的2个人,轮番更换了5个不同直径的钻头对眼镜进行维修。
但手术专用眼镜不同于常规眼镜,是近视眼镜和显微镜的组合体,“镜片上组接了显微镜,这对连接之处的修补力度有很高的要求,维修所用的钻头如果直径大,就会把镜片击碎,如果直径小,便无法很好地实现镜片之间的连接。”孙永刚说。
面对这样的技术难题,孙永刚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尝试,在进行了4次镜片更换后,李医生的眼镜被孙永刚成功修好。
在孙永刚工匠创新工作室,类似的挑战并不罕见。无论是钛、K金等新型材质的眼镜维修,还是手术专用双光眼镜的钻孔装配,甚至是颈椎病专用眼镜的定制,孙永刚都能应对自如。他不断推动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掌握了10余项绝技绝活,尤其是最新“全激光焊接”工艺的应用,解决了20余项焊接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眼镜维修的技术水平。
成绩是最好的说明,在工作室的门前,摆放着孙永刚的众多荣誉证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眼镜行业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这些荣誉也见证着孙永刚在眼镜行业的卓越贡献。
2019年,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成立了“孙永刚工匠创新工作室”,旨在培养更多优秀的定配技术人员和眼镜维修骨干,推动行业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培训200余人次,其中21人在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3人荣获“德州市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得“德州市技能标兵”称号。此外,工作室还取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200多项技术攻关,并成功将2项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孙永刚用21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他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路径,推动眼镜维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多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