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多点发力 绘就传统村落保护新画卷

2025-02-26 18:40: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姜福杰 德州报道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德州市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积极探索,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政策指导,明确管控要求

  德州市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村居建设、农村自建房建设工作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目标、范围和重点任务。制定了《德州市推进美丽村居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等老建筑较多的村庄要以保护为主,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建筑进行整治加固,保护原有街巷格局和建筑风格,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性整治,杜绝以粉刷、遮挡代替整治改造的形式主义做法。出台了《德州市农村自建房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要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要注重提炼传统民居特色要素,传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墙面主材采用红砖或青砖,屋面瓦以红瓦或蓝瓦为主,鼓励精细施工,体现传统民居建材肌理。

  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保护质量

  编制出台《德州市农村房屋标准建设图集》《德州市美丽村居建设指引》《德州市美丽村居建设图集(施工图设计)》等指导性图集,确保从传统建筑的修缮工艺到新材料的使用,从村落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到公共空间的布局要求,都有明确的标准可循。市住建局带领图集编制相关专家,赴全市各传统村落进行宣贯并开展实地帮扶工作,助力四女寺村乡村博物馆、孝德文化展馆等项目建设与升级,确保场馆在展示乡土文化的同时,符合建筑保护标准。同时,把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环节,建立月调度、季督导的工作机制,在符合保护标准的前提下,扎实推进大蔺家村级活动中心建设、闫家村口袋公园打造、王母殿村8974平方米花砖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村落生活品质。

  坚持设计下乡,强化技术支持

  结合全市传统村落及美丽村居试点村建设推进情况,印发《德州市深入开展“一村两师”工作方案》(试点村居建设,设计师、工程师),支持鼓励懂专业技术、有乡土情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主动下乡,组成50余人的设计团队,在传统村落保护、历史建筑保护、施工质量安全、政策宣传推广等领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在武城县四女寺镇四女寺船闸、临邑县理合务镇蔺家宅院、临邑县德平镇闫家古民居等重点项目保护修缮过程中,设计团队全程参与,为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设计团队还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四女寺村大运河文化、大蔺家村“和合”文化、闫家村孟郊故里文化品牌。在乐陵市王母殿村,设计团队扎根乡村,与当地村民紧密合作,充分调研碧霞元君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将碧霞元君“仁爱济世”的精神融入当代文旅开发,推出中医文化体验、传统礼仪研学等项目,打造了“游故居、逛古城、品小吃”的旅游路线,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与可持续发展。

  注重培训指导,夯实服务基础

  举办全市镇村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座谈活动,为各县(市、区)开展传统古建(构)筑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提供思路,明确方向。选取德州市档案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城区文化馆等3处场所,举办“德州市民俗建筑图片摄影展”,通过展板对德州市部分现存的老建筑进行集中展示,加强老建筑、古民居活化利用品牌建设宣传推广。积极参加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保护提升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市经验做法。组织开展全市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乡村工匠提高对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系统传授古建筑修缮技巧、乡土材料运用等专业知识,提升工匠们的实操水平。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