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青年”遇上德州丨“寻味”好品 来德州新青年音乐节不要错过这些好物

2025-04-01 15:31: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祁小丽

图片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德州报道

  这个夏天,总要去一趟音乐节吧!5月31日—6月1日,金辰地产·2025德州天衢新区新青年音乐节再次相约德州,诚邀无数乐迷邂逅一场名为自由和浪漫的冒险。来德州,不仅要用耳朵感受音乐,更要用味蕾和双手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当音浪散场,德州这座“宝藏”小城,也准备了不容错过的“好物清单”期待乐迷来“开盲盒”!

  指尖上的德州

  德州黑陶:

  德州是现代中国黑陶的发源地,是古代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古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有鬲氏”古代氏族部落以本部落发明而得名,如“神农氏”“有巢氏”等。德州黑陶起源于龙山文化,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德州剪纸:

  德州剪纸是一种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反映农民文化生活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它真切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的趣味、感情和对生活的向往,剪纸的图案都是农民所熟悉和所喜爱的事物,体现了中国农民健康、乐观和善良的性格。德州建志剪纸技艺于2024年年底入选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143.41米的剪纸长卷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德州窑红绿彩:

  德州窑红绿彩是在经高温烧成的单色釉瓷器上,用毛笔蘸红、绿、黄、黑彩料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制,属于二次烧成。红绿彩陶瓷色彩以红彩、绿彩为主,红者如枣,绿者发翠,颜色对比强烈,大俗大雅,古色古香。其技艺开创了中国釉上陶瓷彩绘的先河,是见证华夏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运河文化最绚烂的彩虹。2024年德州窑红绿彩入选山东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金丝彩贴:

  金丝彩贴是民间流行的传统简易布贴画和应用布贴工艺,是一种集民间布贴画、工笔国画、景泰蓝、沥粉贴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全新工艺样式,以挂轴式和框式表现,采用纯手工精制而成,2020年2月德州市丝路艺术品有限公司被山东省版权局评为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2020年10月金丝彩贴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州天衢新区崔氏烙画:

  葫芦烙画又称火笔画、烫画,也叫“火针刺绣”,是在葫芦上用火烧热烙铁烙痕作画,非常具有收藏价值。葫芦在中国文化中有吉祥的寓意,象征着福禄。烙画葫芦传承了传统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其制作工艺也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智慧。

  德州天衢新区传统和香:

  和香与中医药同根同源,属中医外调法。按配伍选取多种香材,遵古法促进药性中和,融入制香人的心性,制作出天然香品,达到气血和、脏腑和、性命和的效果。山东手造、德州非遗——和香因枣结缘,以枣为香,将枣的根皮叶花等用做香材,增添了养生益寿的功效,让德州和香独具特色,具有扶正补阳、驱疫避秽、开窍通络、静心安神、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等功效。

  宁津棠湖埙:

  棠湖埙制作技艺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宁津县的陶埙制作工艺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被称为有鬲氏之国。清代光绪元年,有位举人吴浔源(1824-1902),字芦帆,号棠湖。他根据地下挖掘的陶埙实物复制成型,复制出的陶埙与殷埙相似,为梨形五音孔陶埙,律五声。最为珍贵的是,其还撰著了《埙谱》,也称《棠湖埙谱》,此书为迄今发现的最早正式刊印的埙谱专集。棠湖埙第五代传承人朴树棠对陶埙的制作做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有着丰富的制作经验,并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使棠湖埙音色古朴、典雅、幽远,外形美观、线条流畅,实现可实用可观赏的棠湖埙品质特征。

  平原麦秆画:

  平原麦秆画雕刻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麦秆画作品具有造型古朴,立体感、层次感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在入画题材上多以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为主,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麦秆画分字屏、画屏,已制作出玻璃镜框与油漆硬板两种幅画,挂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齐全,多种字画图案能与现代各种款式家具摆饰和谐,悦目赏心,并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店铺、会议厅等室内装饰,深受平原县人民的喜爱,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广泛适合的装饰性。平原麦秆画凭借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当地一项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庆云县金山刻瓷:

  金山刻瓷是庆云县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术,用刻刀在瓷器釉面进行书画雕刻,以瓷为纸、以刀代笔,集笔、墨、色、刀为一体,可于毫米之间,展现大千世界。刻瓷起源于宋,发展于明,兴盛于清末民初;形式多样,诗文、山水、花鸟、人物等均可雕刻;挂盘、座盘、茶具、花瓶、瓷板等皆能制作。刻瓷作品既能表现国画的笔墨神韵,又有着浓厚的金石趣味,古朴且有新意,庄重而不失华美。2024年3月,庆云刻瓷技艺被公布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舌尖上的德州

  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创产于1692年,曾经被康熙皇帝御封为“神州一奇”。德州扒鸡造型独特犹如“鸭浮水面、口衔羽翎”,远远望去,似静似动,实乃一艺术作品。全鸡完整,色泽金黄,黄中透红,肉质鲜嫩,清淡爽口,脯肉形若银丝,柔而不韧,骨节香酥,热中一抖,骨肉分离。2014年,德州扒鸡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音乐节现场,免费的扒鸡也将让乐迷第一时间品尝到正宗的德州味道。

  乐陵金丝小枣:

  乐陵金丝小枣,皮薄核小肉厚,半干时掰开果肉,可清晰地看到由糖分、果胶质和其他成分组成的缕缕细丝,拉长寸余不断,在阳光照耀下闪出灿烂光泽,金丝小枣的美名由此由来。乐陵金丝小枣因其品质优良,历代被选为朝廷贡品,享有“枣中之王”“果中之冠”的美誉。

  宁津保店驴肉:

  俗话说德州有三宝,扒鸡、驴肉和金丝枣,驴肉指的就是宁津县保店镇的五香驴肉,曾是进贡清廷的贡品,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系中国名特食品,已列入中国土特产名吃大辞典,素有“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之美称。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在宁津县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皮薄馅大的长官包子和“金丝缠碗”的大柳面也会令人唇齿留香。

  老德州粉蒸肉:

  老德州粉蒸肉是德州传统名吃德州十大碗之首,有着百年历史,寓意“蒸蒸日上”,是德州乃至鲁西北传统婚宴或过年过节必备菜品。老德州粉蒸肉,又叫米粉肉,此菜采用精致五常香米、精品五花肉,辅以20种天然中草药科学配方腌制,经10余道工序上屉,蒸制而成,成品色泽粉红,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咸鲜为主,充分体现了鲁菜特色。老德州粉蒸肉沿袭百年工艺,其“蒸蒸日上”的寓意体现了德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其馨香独特的口感饱含了德州人民对祖辈们邻里乡亲之间真挚情感的颂扬,也唤醒了老一辈德州人儿时记忆中的老味道。如今的德州,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上,老德州粉蒸肉仍然是首选菜品,畅销几十年,获得德州人民的一致赞扬与好评。

  朔公家酒:

  陵城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朔公家酒酿造技艺历经四代人百年以上的历史发展,朔公家酒的生产利用高粱、玉米、大米做原料,用手工大曲为曲种,通过多年的老窖池进行发酵,用大蒸锅和最传统的工艺,进行固态蒸馏;所选水源为地下100米深层地下水,纯净无污染,同时经过安全标准过滤。生产出来的大曲原酒,通过酒窖长期储存,储期分为4年到20年不等,再分装成朔公家酒。“佳宴古尊话东方,大夫故里溢纯香,醉来犹觉难答客,玉壶琼浆助君康。”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齐河酱牛肉:

  齐河酱牛肉制作技艺始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兴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不仅是中国传统饮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齐河美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具有极高的美食价值。齐河酱牛肉制作技艺采用鲁西黄牛为原料,加以传统工艺、祖传宫廷秘方、百年循环老汤,经12道工序精制而成,与齐河地域文化紧密相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与信赖。

  武城煊饼:

  武城煊饼是山东省武城县的特色传统名吃,大如盘,厚如指,色泽黄亮,皮酥馅嫩,香味四溢,风味独特,使人回味无穷,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武城煊饼采用手工烙制,用豆秸作燃料,火要不弱、不爆、不间断,所用锅灶一般采用一洞两灶,生饼先放在前灶的鏊子里烙成型后,再移入后灶的铛子里,铛子里放着一层瓦砾作支架,旋饼就悬空在瓦砾上炽烤而成。炽烤的时候要反复刷油翻个,刷7遍后,饼面呈黄褐色,就可以出锅盛入盘中了。

  古贝春酒:

  古贝春酒是鲁酒的翘楚,亦是北方五粮酒的代表之一。其传统酿造技艺历史悠久,可溯至西汉时期,是流传于鲁西北运河流域的一项白酒古法酿造技艺。两千多年来代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双轮固态发酵”和“混蒸混烧小跑窖”工艺,90天的发酵期全国独有,生产出的白酒无色透明、丰满柔厚、香味细腻、回味悠长。

  快乐会把回忆撑得盈满,当这场音乐盛宴结束,别忘了将德州这些好物带走,送给亲朋好友,相约下一次的德州之旅!

  金辰地产·2025德州天衢新区新青年音乐节由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德州工程职业学院主办,新青年(山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大众网·德州承办,德州天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活动由山东本土房企创领者-金辰地产总冠名,中国禽类行业高端品牌——德州扒鸡?及古贝春特约赞助。两天时间,16支乐队齐聚德州天衢新区万人广场(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南侧),用音符碰撞灵感,用节奏唤醒共鸣,让快乐即兴发酵。

图片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