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李敏 德州报道
4月24日,德城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张瑞环出席发布会,介绍2024年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聚焦大局服务,全力提升司法效能
区人民法院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科学统筹工作布局,通过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动态跟踪问效,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单一侵权打击”向“协作预防施治”转变。
一是在涉企知识产权帮扶上多措并举。
建立涉企案件“一案双促”机制,一方面努力化解个案纠纷,开展随案执行工作,尽力减少企业诉累。同时,定期召开专业法官会议,深入剖析个案暴露的企业管理漏洞,就技术合同审查不严、微信公众号转载侵权等共性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送司法建议、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法律意识。经常性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上门“把脉问需”,既“抓末端,治已病”,也努力“抓前端,治未病”。2024年,先后走访企业15次,发出司法建议书5份,组织座谈会4次,开展专题讲座3次。
二是在协同治理主体上多方联动。
开展“一站一中心”建设,在德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定点工作站,在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巡回法庭,挑选典型案例进行巡回审理,扩大审判效果。与公安、检察院进行联席会商,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文旅局、知产保护中心、行业协会等开展多领域协作,定期召开府院联动专题会议,形成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行业监管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多方协作机制,有效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三是在法治宣传活动形式上多点开花。
每年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向社会传递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的司法态度。挑选经典案例,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小视频,获省市媒体广泛报道。院长带队在中心广场、社区大院等地搭建“沉浸式”法治宣传平台,现场设置互动展板、真伪鉴别台,陈列了白酒、电子产品、书籍等20余类日用百货正品与侵权商品的对比样本,法官现场演示真伪鉴别技巧,吸引了广大群众驻足参观。与德州学院在实习交流和审判实务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挂牌“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等实践教学模块,将审判实务中的前沿问题转化为学术成果,为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新生力量奠定基础。
聚焦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机制创新
区人民法院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健全机制,全力推进识产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面深入推进“三合一”改革。
自2022年实施“三合一”审判工作机制以来,区人民法院不断推进专业化、集约化审判体系建设。调配刑事、行政、民事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融合多领域专业优势,构建侵权行为的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刑事制裁与行政处罚、民事救济的威慑合力,确保对侵权行为的全方位责任追究。
二是持续优化运行多元解纷机制。
加强与仲裁委、市场监管局、行业协会的协作配合,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开展专题讲座,畅通案件移送渠道,统一裁判尺度,提高调解水平。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仲裁等渠道快速化解纠纷。在知产审判团队嵌入人民调解员,全年诉前化解知识产权纠纷337件,占比达1/3,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同时,强化对诉讼异化行为的综合治理,对短期内高频起诉、重复索赔、恶意诉讼等异常诉讼案件,经专业法官会议研判后,及时形成线索报送上级法院,并与公安、检察、行政机关协同配合,对违规违法线索予以规制和查处。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