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任云飞 冯雅萌 德州报道
日前,德州市发布《德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管廊的有偿使用制度这一关键点出发,为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全新变革。
过去,管廊使用费用的确定一直是个难题。各入廊管线单位与管廊产权、运营单位之间,常因费用标准难以达成一致,影响管廊的正常运营和管线的顺利入廊。此次德州市发布的《办法》明确规定,“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费用包含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对管廊产权和运营单位而言,明确的有偿使用制度是“强心针”。以往,由于费用标准不明晰,资金回笼周期长、成本难以覆盖,导致部分管廊建设和运营积极性受挫。如今,合理的收费机制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有更多资金投入管廊的维护、升级以及后续建设中。广川大道管廊运营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不敢轻易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更新,现在有了明确的收费标准,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规划资金,提升管廊的运营水平。”
从入廊管线单位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也并非增加负担,而是带来了更多便利和保障。过去,因费用不明确,管线入廊手续烦琐,一些管线单位宁愿选择在管廊外另行铺设管线,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今,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规范的协商流程,让他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成本,安心入廊。此外,管廊内稳定、安全的环境,也大大降低了管线的维护成本和故障率。
除了明确收费机制,《办法》还在投资规划、建设移交、运营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在投资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资金来源;建设中,强调与城市道路等工程同步推进,提高建设效率;运营维护方面,详细划分各方职责,保障管廊安全稳定运行。
这一管理办法,通过完善管廊有偿使用制度,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后,随着《办法》的深入实施,德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将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城市“生命线”将更加牢固。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