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众?丨孟庆荣:开办中医诊所近20年,为老幼、特困患者累计减免医药费60余万元

2025-07-02 16:58: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孙瑛娜

  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德州报道

  在德州天衢新区绿城社区居委会会议室,80岁的孟庆荣老人端坐桌前:身上的浅蓝色衬衫熨烫得平展笔挺,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双目之中透露出坚定的神采,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正对房门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四排烫金荣誉证书,旁边的两个帆布兜里还有沉甸甸的证书、奖章和奖杯。这些无声的勋章,记录着他的从医生涯。

  “医生要讲究医德,看到那些因贫致困、治不起病的人,咱得有同情心。”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孟庆荣从医以来坚守的信念。退休之后,他创办起了庆荣中医诊所,近20年的时光里,他始终秉持“贫困者优惠,老弱者优先”的原则:70岁以上老人每副药减免10元,学生减免10至15元,对特困患者更是分文不取。保守估计,二十年间他治疗了超9万患者,为特殊群体减免医药费超60余万元。

  孟庆荣的从医之路,其实始于青年时期。那时,从师范学校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但在教书过程中,乡村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为了尽快掌握治病救人的本领,他便白天工作,早起晚睡自学中医知识。

  回忆起做赤脚医生的日子,孟庆荣感慨万千。“那时候条件太艰苦,村里缺医少药,只要有人找,我就得去。”无论白天黑夜,三九还是三伏,只要乡亲们需要他,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上门治疗,风雨无阻。即便如此,他看病从不收费,“乡亲们生活不易,给他们看病是我的义务。”这份初心,他始终未忘,“咱得为社会办好事啊。”

  1979年全国招考中医药人才时,孟庆荣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入医疗系统,从此,孟庆荣由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中医大夫”,开启了新的从医征程。他先后在德州乐陵市杨盘医院、大孙医院工作,后参与乐陵市中医院的筹建,并担任院长直至退休。工作期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份认可让他备受鼓舞。退休后,他与老伴儿在德城区开办了庆荣中医诊所,继续发挥余热。

  疫情期间,75岁的孟庆荣还组织诊所医护人员煎制中药,免费送给辖区内坚守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派出所民警。从定药方到煎药、送药,他都亲力亲为,累计送出500余副中药,彰显了一名老党员、老中医的担当。

  当被问及为何能坚持近二十年,孟老感慨地说:“一方面我想发扬中医文化,让老祖宗的智慧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是受到祖父的精神影响,我要为人民服务。”

  孟庆荣的医者仁心源自家庭红色基因的传承。他的祖父孟昭坤是抗战时期的中共地下党员,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2018年被追认为烈士。受祖父影响,孟庆荣一家秉持着爱国奉献精神。

  “家庭是国家中最小的一个单元,千千万万个家庭好了,国家就更好了。”在孟庆荣家中,“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我对子女的要求是要讲‘三心’精神:对党和国家要忠心,对社会要献爱心,在家庭中要有孝心。”如今,他的子孙辈中已有一位博士、两位硕士,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老弱病残先吃好饭”的家教。“我家始终分两种饭,老人和病人吃好的,年轻人吃剩的。”孟庆荣说,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与珍惜担当。每逢节日,孙辈们都会专程看望老人,送上礼物与祝福,良好的家风成为这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从医路上,孟庆荣以仁心仁术诠释着医者使命;生活中,他以红色家风践行着家国情怀。他始终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一生书写着“医者仁心、家风传承”的动人篇章,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