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海报新闻记者 任楠 德州报道
从1995年的走街串巷收购木材边角料的小商贩,到如今掌舵4家子公司、年产52万吨浆纸、年销售收入6亿元的全产业链明星企业,德州市临邑县临兴集团董事长乔丛亮用了三十年时间,实现了量到质的飞越。“这一路的每一步关键突破,既离不开企业稳扎稳打的深耕,更离不开政府的精准帮扶!”谈及人生的华丽蜕变,乔丛亮如是说。
1995年,乔丛亮以个体户身份进入木材收购行业,凭借诚信与扎实,迅速与山东贺友集团建立合作,并于1996年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一直持续到2007年。期间从未断供,以量“稳”质好不断壮大。
随着在木材行业中的不断学习、摸索,乔丛亮的发展视野不断拓展,决心突破单一业务格局。2004年,他在兴隆镇苗屯村设立首个收购点;2006年成立乔家木材加工厂,业务扩展至木片和旋皮加工,开始为博汇、晨鸣、太阳纸业等企业供应原料。之后,在与众多企业的合作中,乔丛亮敏锐捕捉到制浆行业的发展潜力,又萌生了进军制浆领域的念头。
2007年,乔丛亮在兴隆镇建设木业加工基地,并于次年成立临兴木业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制浆项目。然而,不久企业却因缺流动资金陷入困境。原兴隆镇书记邢甲亮(现任县人大副主任)得知后,及时协调借款,化解危机。“这笔钱就像‘及时雨’,让生产线顺利启动!”乔丛亮介绍说。随后,企业引进天津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先进设备,建成年产2万吨制浆生产线,实现从加工向制造的跨越,产品阔叶化机木纤维逐渐成为核心产品。
2015年,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企业搬迁至临邑西部产业园。兴隆镇政府专人协助办理手续,县委、县政府协调多部门加快审批,为企业扫清障碍。新厂于2017年底投产,同时,实现了设备、工艺和环保标准的全面升级。目前,临兴集团拥有四家子公司,员工300余人。
发展过程中,政府多次为企业纾困解难。2018年,某集团拖欠临兴集团3000余万元货款,严重影响资金周转。临邑县委、县政府多次跨地区协调,县法院干警异地办案,最终成功执行回款;2022年,企业计划扩展造纸产业链,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现场协调解决通水、通电、通路问题,并协助获得7000万元银行贷款,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如今,临兴集团已形成从木材收购、加工、制浆到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及绒毛浆生产的全产业链闭环,年产浆纸达52万吨。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上缴税金2000余万元,带动林业、包装、物流等产业发展,产品销往亚太森博、华泰集团、江河集团、迁安博达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
临兴集团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1690万度,污水处理站沼气发电年发电量2520万度,年节约标准煤5174.09吨。先后获“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诚信企业”等荣誉,乔丛亮个人也荣获“山东省优秀诚信企业家”。
自2002年入党,2012年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乔丛亮始终秉持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2018年至今通过“金秋助学”捐赠153万余元,2022年还在临邑县成立了首个冠名基金——“临兴木业”慈善基金。“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发展好了,就该多回馈社会,这是责任,也是初心,我就是想把公益做得更系统、更持续、更长效。”乔丛亮说。
乔丛亮将企业发展归功于“三个靠”:靠稳扎稳打,坚守擅长领域;靠紧跟政策,推进绿色转型;靠社会支持,包括政府帮扶、客户信任和团队努力。他表示,未来,临兴集团将继续沿绿色、全链条、可持续路径发展,扩大卫材原料和生活用纸产能,提升竞争力,为行业与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