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看德州丨数据亮眼、链群协同!德州食品加工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舌尖支柱”

2025-09-18 19:12:02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李勇超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李勇超 德州报道

  “1-7月份,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2.72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长7.17%,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充分体现了发展质量的提升。”9月17日,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食品加工产业链办公室主任孙丰勇在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数字背后,是德州市“食”为基,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深耕产业链价值链的坚实足迹。

  从田间到车间,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作为农业大市,食品加工产业既是德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

  “抓项目、优生态”夯实发展根基

  走进德州天衢新区,山东鼎味食品有限公司内调料香味扑鼻,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年产能达25万吨,堪称餐饮产业链的“味觉引擎”;与此同时,皇家小虎华北超级工厂蛋挞车间一片繁忙,每天360万枚新鲜蛋挞从这里启程,奔赴各地餐桌。

  “项目是产业的引擎。我们始终把推进重点项目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今年重点推进的46个市级以上食品产业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31.27亿元。”孙丰勇特别提到,近三年来,全市规上食品企业累计完成投资92.82亿元,为全市食品产业的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德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食品名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动食品产业从生产导向向需求导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同时,围绕“食品+”理念,打通食品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的通道,并设定到2027年各细分领域的发展目标,加快形成产业链健全、集聚式发展、集群式崛起的新格局。

  为此,德州创新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办+园区”的工作机制,明确将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作为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链的领建园区,同步推进14个县级产业园建设,“一区多园”格局初步成型。通过集中资源,德州市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先向园区倾斜,加强与各方协同联动,全力打造“中国(德州)国际食品谷”,构建创新活跃的产业生态圈。

  招商力度也持续加码。德州主动赴北京、安徽等地精准对接,拜访了首农集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安徽华莱仕食品等一批行业巨头、央企和国家级协会,成功拓展了一批优质项目线索。目前,全市食品领域在谈项目58个,意向总投资高达141.75亿元;在建项目23个,总投资54.45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共272家,基本形成了以粮油精深加工、肉制品加工、功能食品、食品调味料、休闲食品和饮品饮料六大领域为支撑的、结构日趋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在小麦、玉米、大豆、肉制品、乳制品、辣椒等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在保障民生供给的同时,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聚智力、强创新”,激活发展引擎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我们通过积极构建‘政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成功搭建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三大核心平台。”孙丰勇表示,德州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智力、强创新”,激活发展引擎。

  在平原县,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践行“科技人才支撑,科研创新驱动”战略,组建近200人科研团队,建成福洋科研创新中心、上海新产品应用研发中心(德州首批人才飞地)两大平台,重点攻关基因编辑、AI技术深度应用等合成生物技术;还成立山东福洋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与国内十余家知名院所合作,联动20多位专家开展深层次科研。

  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古贝春集团同样以科技赋能酿酒升级。集团科研中心汇聚150余名酿酒、检测等领域人才,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白酒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省市创新平台,形成“N+1+1+N”创新机制,让传统酿造技艺焕发新活力。

  孙丰勇介绍,德州联合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省内外重点高校,共同筹建了高能级的产业创新联合体——“德州市食品加工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聚焦产业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成功引进了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德州分中心并正式揭牌运营,旨在无缝对接国内顶尖食品科技的“最先一公里”与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持续促进科技成果在德州落地生金。积极鼓励并支持链上企业自主创新,建设了涵盖国家绿色工厂、省级数字车间、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在内的多层次创新载体,形成了“既有高峰又有群山”的企业创新矩阵,为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强链、补链、延链”,继续深化产业链建设

  “我们将以链式思维持续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孙丰勇表示,下一步,德州将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护航46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精准帮扶和调度督导,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彻底摸清全市食品产业家底,为更精准的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企业梯度培育。一方面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加强对潜力企业的纳统指导。我们还将通过“一区多园”模式,引导中小食品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梯队。

  三是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我们将全面发动市县力量,开展更密集的“遍访总部”活动。同时,创新招商方式,计划到年底围绕食品重点产业,集中开展四次路演活动,促进市内链主企业与外部优质资源的对接合作,推动意向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

  四是强力拓展市场和品牌。市场是最终战场。我们将持续放大“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的效益,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农交会、“德州味”展销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双管齐下提升德州食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让更多“德州造”美味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五是聚力攻坚头部企业。我们将集中优势资源和精干力量,主动锁定食品领域的国内外头部企业和行业巨头,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与战略合作,力争引进一批具备核心技术、品牌价值和强大带动力的重大产业项目,为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数据飘红到产业链完善,从创新赋能到布局未来,德州食品加工产业正以稳健步伐向“食品名市”目标迈进。未来,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这片土地上的“舌尖产业”将持续释放潜力,既守护百姓餐桌的丰富与安全,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