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德州报道
近日,由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干部、地方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李好斌创作的51万字长篇纪实文学《烽火》正式出版,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并入选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抗战题材文学精品展”。
《烽火》的创作源于李好斌对德州铁路以西地区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津浦铁路纵贯南北,交通分割使德州地区在隶属关系上分为两大战略区。全民族抗战时期,铁路以东部分县隶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的冀鲁边区、渤海区;铁路以西、运河以东部分县,平原(铁路以西)、禹城(铁路以西)、高唐、夏津、武城、恩县等,全民族抗战初期属鲁西北特委、鲁西区三地委(卫东地委),1941年初随着卫东地委划归冀南区而属冀南区党委领导。铁路以西各县频繁的隶属关系和名称变换,导致该地区在山东省党史、军事志书中记述寥寥,河北省相关志书因行政区划调整记述也不多,成为党史、军史挖掘研究的“碎片”与“真空”地带。李好斌同志《烽火》一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地区纪实文学作品的空白。
为深入了解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李好斌凭借在德州军分区负责军事志编写工作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资料储备,独自一人到禹城董屯和李屯的王克寇、于曼青陵园采访,多次前往平原腰站镇沙庄、塘坊等村,夏津卞官屯、渡口驿等村,以及冀南抗日根据地运河两岸村庄采风,前往衡水故城建国镇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瞻仰无名英烈墓并搜集资料……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考察、调研与采访,在2021年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烽火平原》。该书成为第一部全面反映德州铁路以西鲁西三地委、冀南(运东)地区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生动再现了鲁西北、冀南(运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烽火岁月,荣获德州市第五届长河文艺奖。《烽火平原》也成为地方专家研究鲁西北、冀南(运东)地区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料,成为一些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教材。
在此基础上,李好斌对《烽火平原》进一步挖掘整理,形成了这部51万字的红色纪实文学——《烽火》,书中配有160多幅图片,其中,最早进入冀鲁边并长期战斗在冀鲁边二军分区龙书金将军亲笔题词、书信、图片,抗战时期平原游击队队长、鲁西大队大队长、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第十团团长马立朝(马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韩哲一重返平原沙庄村等图片均属首次公开面世。
据悉,该书展现了鲁西北德州人民勤劳朴实的底色、白色恐怖下坚定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勇敢无畏的担当与无私奉献的情怀;德州子弟兵攻坚克难的韧劲、守正创新的智慧,以及无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风骨精神。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王祥夫为该书题签,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姚丙华作序,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