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看德州丨739个产学研项目落地,百家高企引领发展 德州一张“产业地图”精准导航新材料产业链

2025-10-01 10:51:36 来源:大众网 作者:祁小丽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史艳辉 德州报道

  工业制造,材料先行,新材料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材料领域,德州市通过一套“精准导航”与“创新引擎”相结合的组合拳,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德州路径”,正全力打造区域性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产业链建设千头万绪,如何找准发力点?“破解难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德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新材料产业链办公室主任井为民指出,绘好“产业地图”是首要关键。德州市通过完善产业链“四图四表”工作体系,建立产业基础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实现了对产业链发展的精准把握与趋势研判。在精准导航的基础上,德州着力激活“创新引擎”。通过构建产业链科创资源图谱,并秉持“为企业找技术,为技术找企业”的理念,系统梳理出涵盖274家大院大所、201个国家级平台和595位高层次专家的庞大数据库,引入腾讯云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线上查询云平台,力促创新要素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一键直达”。此外,着力构建“链长挂帅、链主牵引、部门协同、县区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调度、清单管理,确保各项任务高效落实,凝聚起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德州市新材料产业链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井为民向记者介绍道,在产学研融合方面,通过“走出去”对接顶尖院校与“请进来”举办品牌活动,并创新实施“科技副总”计划,德州构建了产学研融通新生态,累计推动500多家企业与287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项目739个。在技术攻关上,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今年已有6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在生态培育方面,通过出台“科创十条”及构建覆盖全链条的“1+1+N”政策体系,形成了清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成长路径。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8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面对未来发展,德州已明确精准补短的方向。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全链条协同攻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专业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建立“产业链+链长办+园区”的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此外,探索服务路径,强化“金融助力”,深化与齐鲁银行、交通银行等签约银行的合作,在股权融资、贷款贴息、融资租赁、科技担保等领域强化科技政策扶持,重点助力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德州还将开展精准招商,实现“强链补链”,注重科技招商,树立“种树”理念,注重引进“早期硬科技”项目,用好“科创基金”,下大气力培育出有德州特色的“创新热带雨林”生态。

  通过系统谋划与精准发力,德州市正不断夯实新材料产业链根基,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