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编者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德州天衢新区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热土上,一大批敢闯敢试、创新实干的民营企业正迅速成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生动展现新区民营企业家奋发进取、链动未来的时代风采,大众网德州推出“企业家面对面”系列报道,聚焦天衢新区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先进典型,全方位、多角度讲好企业家创业故事、创新实践和责任担当。
大众网记者 张小璐 张凤帅 高志玟 德州报道
走进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通体银白的“钢铁圆柱”正在装车发货。谁也想不到,这些看似普通的装备,竟是打破国际垄断的船用永磁发电机,能让万吨巨轮每年节油400吨、减少碳排放1200吨。作为国内最大的船用电机生产基地,恒力电机船用电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2年保持75%以上,航母、大型邮轮都跳动着“恒力制造”的心脏。
今天我们对话德州恒力电机董事长、德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陈飞,探寻这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在绿色航道上破浪前行。
01 技术突围:攀登船电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问:陈董您好!前不久,恒力电机自主研发的3兆瓦级船用永磁轴带发电机获得中国船级社(CCS)最高认证。这个认证被业内人士称为“攀越珠峰”,究竟难在哪里?
陈飞:确实像攀珠峰。中国船级社是国际权威认证机构,他们的9大认证环节、17种极端工况模拟,把设备逼到极限。光是电气测试就模拟了台风、盐雾、电压骤变等极端环境,300多页的评审报告上标注着14项性能指标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最难的突破在空间与效率的平衡。船舶机舱堪称寸土寸金,传统电励磁发电机体积大、能耗高。我们独创分半式结构,用1400块大磁铁构建永磁体能量矩阵,硬是把体积压缩20%,能效提升5%。别小看这5%,一艘万箱级集装箱船装上它,年节油400吨,减碳1200吨,相当于造林500亩!
问:从过去以电动机为擅长,到现在转型发电机,这是不是一场硬仗?
陈飞:是啊!2023年我们决定进军发电机时,当时也付出了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电动机与发电机原理相通但技术路线迥异,就像让短跑选手改练十项全能,28名工程师组成攻关团队,200天完成517次模拟试验,常在实验室熬到凌晨。
最棘手的是超大磁极装配,磁钢吸力相当于10吨拉力,稍有不慎就吸附设备造成事故。团队发明了磁钢分段错位工装,用‘化整为零’方案啃下这块硬骨头。今年3月拿到证书时,几个工程师当场落泪,这是恒力建厂59年来首个大型发电机制造认证!
02 创新生态: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攻坚”
问:我注意到公司今年获批了永磁轴带发电机研制及产业化”省级重大科创工程和新型电磁制动器检测专利。创新动能如此强劲的秘诀是什么?
陈飞:恒力的创新是四轮驱动模式:市场需求牵引、产学研融合、政策支持护航、产业链协同。我们建有5个省级研发平台,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数字工艺系统,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率志君团队攻克船用电机“卡脖子”技术。
今年初获专利的外转子永磁电机试验工装就是典型例子。过去测试不同型号电机要换整套夹具,现在通过滑动底板和微调机构,效率提升3倍。还有7月刚申报的电磁制动器耐磨检测装置,解决了摩擦粉尘清理难题,这些创新都源于产线痛点。
03 智造升级:从“跟跑”到“领航”的绿色蝶变
问:当前全球船舶业加速绿色转型,恒力如何布局?
陈飞:我们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建的年产40万台电机生产基地就是重要落子。这个投资1.6亿元的项目将采用全自动嵌线机器人,生产的高效电机能耗比国标一级还低15%。
此外,产品方面形成“双轨并行”格局:船用领域主推永磁轴带发电机,已获30台(套)国内外订单;工业领域研发的风电电机打破零下40℃极寒运行极限。今年还布局了5个机座号的系列化产品,预计年产能突破200台,产值超亿元。
问:作为德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您如何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
陈飞:当好链主就要解难题、搭平台。我们联合54家本地企业成立机电产业共同体:小企业做铸件,中型企业攻电控,恒力负责系统集成与验证。更长远的是人才生态建设。通过政府牵线,我们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恒力工匠班,采用入校即入企培养模式,已有23名毕业生成为技术骨干。没有这些新生力量,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
04 政企共舞:营商环境的“精装修”时代
问:您多次提到政府帮扶,能否举个具体事例?
陈飞:政府帮扶更让我们如虎添翼。去年研发永磁发电机时遇到瓶颈,政府部门立即协调高效技术团队。更感动的是“政策找人”服务,我们申报省级项目时,专班连续三晚帮我们打磨材料,最终获600余万元资金支持。
德州建立的“问题三级分类”机制尤为精准,简单问题属地马上办,跨部门问题联动办,政策瓶颈提级办。这种滴灌式服务,让企业把精力从跑手续转回搞创新。
问:面向未来,恒力的航向是什么?
陈飞:让中国船舶用上最绿色的“中国心”! 我们正开发5兆瓦深海平台永磁发电机,已纳入山东省重大科创工程。更远的目标是参与制定IEC国际标准,把德州智造写入世界航运规则。
回头看,从1966年建厂时的小作坊,到今天服务航母的国家单项冠军,恒力的成长印证了一个道理:企业与城市是共生体——政府打造雨林式生态,企业长成参天大树,最终整片森林改变气候。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