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竞争力强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纪钢这样推介德州生物产业

2025-10-14 11:37:32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

  生物产业,贯通传统与未来,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更是决定未来区域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德州市生物产业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培育与发展,形成了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

  10月14日,在2025德州生物产业路演招商大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纪钢介绍德州市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并推介重点项目。

  基础雄厚,前景广阔

  两大战略的“叠加优势”。德州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被同时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国家赋予德州“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定位,一方面直接承接北京、天津、河北的科技溢出、产业转移和市场需求,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功能疏解区和产业协作区;另一方面,身处黄河这条“生态带”和“经济带”之上,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型产业发展上肩负使命、大有可为。

  多维立体的“物流通衢”。德州自古以来就是“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京沪高铁、石济客专在德州交汇,德州东站作为国家干线高铁的重要枢纽,每天有超过120班高速列车穿梭往返。1小时进京、4小时抵沪,高速公路网、密集的国省道干线,共同构建起一张高效便捷的陆地交通网络,可直达全国22个省会在内的200多个城市。

  要素保障的“有力支撑”。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达138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已达到1060万千瓦,占比高达76.8%。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企业用电需求基本由绿电满足,有利于参与全球绿色供应链竞争。德州是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拥有47所职业教育(技工)院校,每年可培养输送超过5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7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突破17万人。

  产业基础的“硬核实力”。全市生物产业链规上企业已达到153家,实现营收404亿元,产值突破420.5亿元,产业规模持续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已培育出产值过亿元企业41家、过10亿元企业8家,涌现出一批如保龄宝、百龙创园、安舜制药、百多安医疗器械等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

  规划引领,错位发展

  德州高起点编制了《德州市生物产业规划(2025-2027)》,系统构建了“一核引领、三极支撑、多园协同”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强化“一核引领”。“核”,是德州的领建园区——德州高新区。这里汇聚了保龄宝、百龙创园、福田药业、禹王生态等一批行业巨头。功能糖产业在这里已形成从研发、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闭环,是名副其实的“东方糖谷”。德州将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级生物制造创新示范高地,争创国家高端生物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构筑“三级支撑”。第一极:齐河县——打造“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以黄河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为核心载体,目前已集聚规上企业30家。我们将主攻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高端医疗器械、医学检验检测等前沿领域,建成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第二极:乐陵市——打造“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地”。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高价值天然产物等,致力于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高地。

  第三极:平原县——打造“生物产业集群功能区”。聚焦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功能食品等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建成连接基础研究与大规模市场应用的产业化高地。

  推动“多园协同”。天衢新区依托其省级新区的政策优势和完善的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研发总部、科技金融、第三方检测、高端医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陵城区在发展医用明胶、胶原蛋白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基础上,重点打造综合性药械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平台,为全市乃至京津冀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至关重要的研发支撑服务。

  临邑县依托齐鲁制药、信立泰等知名企业,重点发展多肽药物、工业明胶、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及精深加工等产业。

  项目为王,动能澎湃

  项目是产业的根基,是发展的引擎。今天,向大家推介的是一个总投资规模近四百亿元、涵盖全产业链、充满无限商机的项目池。

  在前景无限的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德州聚焦前沿,精准发力。规划布局齐鲁制药生物发酵医药产业园、安舜制药多肽药物、博森医学TCR-T细胞治疗、感控卫士高端手术器械等核心项目。

  在优势突出的生物制造与未来食品领域,德州正从“中国糖都”迈向“世界级生物制造基地”。我们重点推进百龙创园功能性糖中试基地、保龄宝阿洛酮糖、法国液化空气生物质绿色甲醇等一批引领绿色低碳消费潮流的标杆项目。

  在潜力巨大的生物农业与生物环保领域,德州正大力推进中赛农投人工智能食用菌、大有正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北京英力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

  德州建立了重点项目服务保障集成改革工作机制,将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保障。与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了投贷联动机制,正在推进与国内顶尖产业金融集团探索设立德州市生物产业专项基金。成立了德州市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北方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行,与40余家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生物产业进入了“抱团发展、自律协同、共赢未来”的新阶段。

  诚挚邀请各位行业翘楚、金融资本、科研机构,选择德州、投资德州、深耕德州。让我们共同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北方生物谷”里,携手擘画生物产业发展的新蓝图,共享机遇,共创辉煌!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