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文化⑩丨大禹为何不饮酒

2025-10-17 10:02:02 来源:大众网 作者:马宝涛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为挖掘好、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党的新闻媒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大众网德州频道策划推出大禹文化专栏。

  □马宝涛

  “酒”与“美味”如影相随,自从这种“粮食精”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人对它的美味提出异议,就连大禹也是。但正是因其美味,大禹才坚定地带头戒酒。

  《战国策·魏策·鲁共公择言》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意思是说,天帝的女儿命令仪狄酿酒,酿出的酒味道十分醇美,仪狄就把它进献给了大禹。大禹喝了之后觉得味道甘甜,于是就疏远了仪狄,并且断绝了美酒,说:“后代必定会有因为酒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人。”

  大禹想到,一旦统治者沉溺于酒的美味,就会渐渐荒废政务。原本应该用来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改善民生的时间,会被喝酒作乐所占据。大臣们看到君主如此,也可能纷纷效仿,整个朝堂的风气就会变得奢靡懈怠。而对于百姓来说,要是大家都迷恋于酿酒饮酒,不仅贻误生产,还会消耗大量的粮食。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粮食是生存的根本,耗费在酿酒上,很可能导致饥荒,进而引发社会的动荡。

  由此可见,大禹是一位颇有远见的帝王。在中国古籍中第一次出现对酒之创始者的记述的同时,也出现了对酒之诱惑力及禁酒行为的最早记述。大禹意识到酒虽美味,却可能让人沉迷,进而影响政务、败坏风气,最终导致国家衰亡,因此带头戒酒,这体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清醒和忧患意识。

  戒酒防微,大禹严于律己。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国家和百姓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自己都无法抵制美酒的诱惑,又怎么能要求臣民们严于律己呢?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提醒人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抵制各种享乐的诱惑。

  大禹力戒奢靡,远离酒色,并留有遗训:“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竣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他告诫人们,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高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拥有一样,就没有人不灭亡的。

  历史上,那些走向衰败的王朝,很多都伴随着统治者的奢靡享乐,其中不少就与酒色相关。

初审编辑:郭超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