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十四五”发展成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9% 德州“十四五”生态治理亮实招

2025-10-29 11:24:06 来源:大众网 作者:祁小丽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德州报道

  10月2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德州“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本芳就“十四五”时期德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答记者问。

  “十四五”以来,德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实现了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更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通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德州在蓝天保卫、乡村环境整治、危险废物监管、规划环评及固定污染源管理等多个领域构建起高效、现代的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绿色屏障。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德州市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强化统筹协调,构建起多元共治体系。加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通过严格执法与源头治理相结合,推动4家企业实现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实施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全市90%以上涉工业窑炉企业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抓好精细化减排,建立空气质量跟踪研判机制,利用移动走航、颗粒物雷达扫描等科技手段精准锁定并治理扬尘问题。同时,对35家企业开展环保绩效分级,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实施差异化管控,有效推动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围绕乡村振兴,德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污水有处去、垃圾有人管、水体见清波”的转变。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资源化利用、纳管、建站等多种模式,累计完成59%行政村的治理任务,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另一方面,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5年乐陵试点成功入选全省典型案例,为全域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齐河县2025年8月成功入选农产品主产区类省级典型案例,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针对公众关心的危险废物安全问题,德州已构建起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在智慧监管上,全面应用固体废物信息化智慧监管系统,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1252家企业系统注册。在能力建设上,全市46家持证单位确保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与处置能力满足需求。在医废管理上,创新建立医疗废物智能追溯平台,实现全过程、全周期信息追溯,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全面覆盖。通过强化全过程环境执法监管,为区域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筑牢坚实屏障。

  规划环评作为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抓手,效能日益凸显。德州市对全市产业园区实行清单化管理,并于2024年完成48家产业园区的全覆盖摸排与问题整改。通过督促园区公开年度跟踪监测报告,为入园企业提供了便利,2025年已有240个环评项目使用园区公示数据,平均节约监测成本约40%,压缩编制时间10%以上。同时,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自2024年8月以来累计办理联动审批项目9个,总投资达3亿元,实现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0%、项目落地时间缩短40%的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排污许可制作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核心制度在德州全面深化。全市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2362张,管控水、大气污染物排放口共计8500余个,实现环境要素全覆盖和“应发尽发”。通过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推动行业数据衔接,初步实现了“一个企业、一个口径、一套数据”的管理模式。下一步,德州将致力于全面建成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一证式”管理,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的全要素、全联动、全周期管理。

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