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通讯员 刘贵连 德州报道
大运河畔秋风劲,政企同心谋发展。11月12日,全国2025民营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德州天衢新区启幕。来自全国17个省(区、市)的120余家民营制造业骨干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会场内外,思想在碰撞,共识在凝聚,合作在萌芽,一幅政企同心、携手共进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搭建高能级平台,思想碰撞点燃发展新引擎
“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这道出了全场与会者的共同心声。“民营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和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这一精准定位,也引发了在场企业家的强烈共鸣。
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个精心搭建的交流平台,此次活动目的在于“思想碰撞、经验互鉴、合作对接”。活动现场,政策解读环节,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专家的权威讲解,为企业送来了理解国家宏观政策的“及时雨”,让参会企业家明晰政策导向、找准发展路径;企业分享环节,常州姆驰机电、山东京博控股、景津装备等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分享了在智能制造升级、数字化转型实践、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宝贵经验,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路径。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德州高端装备产业链、体育产业链、医养产业链重点企业,直观感受德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成效。
最引人注目的环节,莫过于现场大屏幕上集中公布的省内外上百位企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这一打破常规的举措,瞬间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企业家们迫不及待地纷纷起身,拿出手机记下期待合作的名单。它不仅打破了企业间的沟通壁垒、拆除了协作“隔心墙”,更为企业间的高效对接搭建了直接桥梁,生动诠释了活动主办方以实际行动推动民营制造业务实合作、共谋发展的坚定决心与满满诚意。
厚植德州沃土,优化营商环境构筑发展新高地
为何选择德州?
答案藏在东道主的实力与诚意中。
“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有力的保障、最舒心的环境”的承诺,是德州向全国企业家发出的最诚挚的邀请函。
战略机遇叠加。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被赋予“一区四基地”重大使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在此交汇。
区域交通优越。“三纵四横”铁路网和“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让德州“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愈发响亮,为民营企业融入国家战略、开拓广阔市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
要素资源富集。“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数字经济百强市”的名片背后,是德州41个工业大类中占33个的完备产业体系。不仅如此,德州还是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装机总量、发电量占比全省领先,地热开发利用规模全省第一。
政策重商宜业。德州实现“异地跨省线下办”、建设工程“四证合一”,企业开办“一站办结”,拿地即开工。实行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上线全省首家“政策通”平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
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德州滋养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也是其能够成功承办此次全国性活动,并赢得中国个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德州经验’”这一高度评价的底气所在。
产业汇聚动能,政企同心迈向制造新未来
活动的主题“汇聚民企力量 铸就制造强国”,在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不仅是企业的奋斗方向,更是政府与社会组织服务的着力点。
活动现场清晰地传达出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个私协会“靠前服务、精准施策”的强烈信号,承诺将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红利“直达基层”,并深化与各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和兄弟协会的协同联动,为全国企业来鲁发展提供更强助力。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也将持续联合各级个私协会,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聚焦企业“急难愁盼”。这些举措旨在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将政策的“白纸黑字”变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这场在德州举办的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为全国民营制造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点燃了政企协力、共铸制造强国的澎湃激情。以此次盛会为新的起点,民营制造业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把质量视为企业生命线,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民企担当、贡献民企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民企篇章。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