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发表讲话 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市民热线工作座谈会现场 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现场接听市民热线电话 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摄
市民热线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咸民介绍2013年度工作情况 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摄
大众网德州1月2日讯(记者 满志旺 翟岩 王长坤)1月2日是2014年第一个工作日,德州市12345市民热线也已开通两周年,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德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开连一行来到12345市民热线受理大厅视察指导工作,并亲自接听了市民打进的热线电话。在随后召开的市民热线工作座谈会上,杨宜新开门见山地说:“人民群众的呼声是第一呼声,为群众办事是政府的天职,群众满意是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
上午9点,杨宜新来到位于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的“12345”市民热线受理大厅,现场观看了热线人员的工作情况,随后在一部电话机前坐下,当了一回“接线员”。
“喂,请问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反映?”杨宜新刚坐下,就有一个热线电话打了进来。
“我今天在上班途中发现多个路口的信号灯出现了故障……”这位市民在电话中反映,青龙街与新湖北路交叉口等处信号灯出现故障。杨宜新一边倾听,一边用笔将问题记下。
“感谢你反映问题,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提醒。”在挂断电话前,杨宜新不忘感谢市民来电,然后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尽快修好以上信号灯。
“这位市民在上班途中遇到三个路口的信号灯出现问题后,能打电话来反映,说明12345市民热线正在逐渐深入人心,知道这是个能解决问题的热线。”杨宜新说,今后要让12345市民热线更加贴近市民,要像110一样被市民所熟知,要将热线打造成“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
关于做好热线工作的现实意义,杨宜新指出,热线是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政风行风的“监督仪”、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政府形象的“展示窗”,因此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做好热线工作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要把热线作为“一把手”工程
在随后召开的市民热线开通两周年暨热线工作座谈会上,12345市民热线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咸民介绍了2013年度市民热线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民热线受理中心共接到各类来电来件711764件,同比增长34.57%。市民对热线服务满意率达到98.75%,同比提高0.25%。市民热线与市民之间正在形成良性循环,热线不断满足了市民的诉求,市民也更加信任和依赖市民热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王咸民也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问题因部门职能交叉、政策界定不明确等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杨宜新在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指出,为群众办事是政府的天职,热线反映出来了的问题,是帮助政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关心的事情就是大事;要心系群众,敬畏群众,对群众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群众反映问题说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领导干部要有愧疚之心。
为此,杨宜新要求牢牢把握民生导向,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更加重视热线工作。各县市区长、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要把热线作为“一把手”工程,认识再提高,力量再加强,成效再提升,切实把热线工作做好。
钱再紧,不能紧在民生上
经过两年运行,我市热线网络体系和运转机制基本完善,平台优势和综合效应已经显现。在原有电话、短信、网站“三位一体”受理的基础之上,今年1月1日,“12345”市民热线正式开通了微信公众受理平台,为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多样与便捷的表达心声的方式,实现了“指尖上的政民对话”。
杨宜新在座谈会上强调,办理是热线工作的重点、关键和生命。办不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不好,热线就成了摆设,就失去了意义,政府公信力就受到影响。要落实首接负责制,对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办理事项,市热线办交办给哪个单位,哪个单位就是办理该事项的牵头单位;落实领导研究调度机制,单位负责人要真问、真管、真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具体抓;落实“一线工作法”,热线的最根本宗旨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一线、亲临现场了解真实情况,研究方案,制定措施,协调力量解决问题;落实财力保障,解决好民生问题,要舍得投入,钱再紧,不能紧在民生上,不能紧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落实督办工作制度,要对媒体曝光事项、领导批示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难点事项,按流程、按程序进行书面督查、现场督查。
会上,齐河县人民政府、夏津县人民政府、市城管执法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做了典型发言。
(初审编辑:王静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