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见习记者 武琳琳 秦雅琨 通讯员 赵磊磊 德州报道
连日来,位于德州市陵城区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总装车间一派热闹,一辆辆崭新新能源汽车驶出安装流水线。目前正在量产新能源A00级轿车产品——北汽制造S3系列。自5月份投入量产以来,产能已迅速提升到每月5000辆。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对德州市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谋划布局产业链建设行动。作为“朝阳产业”,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链在全市精心谋划产业链发展,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中,如日中天、蹄疾步稳。
2020年,德州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谋划布局了产业链建设行动。今年5月22日,德州市进一步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原本的33个产业链被优化调整为11个产业链,将新能源汽车、空调、太阳能、风能及氢能产业链合并成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链,统筹规划推进产业链办公室工作。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捕捉到了诸多提速换挡的“实践样本”。
链条怎么延?整车制造同零部件生产携手“登高”
产业链办公室成立以来,积极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项目集成,形成了“头雁”带“雁阵”发展的蓬勃态势。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就是“头雁”之一。
在总装车间四通八达的“空中运输线”上,机器人、工业机械手臂“提”着车身在流水线中缓慢前行,工人们身着工服,佩戴手套,一丝不苟地在各条检测线上埋头苦干,为车体进行线路接头、灯具安装、内饰组合等工序,时间、位置、力度都准确无误。
“我们拥有汽车级四大工艺车间,平均每道工序3分钟,约120分钟便能完成一辆汽车的组装。”行政副总经理李庆成介绍道,目前公司产能正在稳步提升,力争今年实现产销5万辆,销售收入过20亿,实现利税超过1亿元,同时可以带动一系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
北汽领跑带动了产业链关联企业振翅高飞。李庆成告诉记者,公司仅德城区、陵城区范围内就有德州富路汽车配件厂、山东星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德州福尔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供应商,与全国众多一线供应商形成了高质、高效、稳定的零部件及核心技术供应平台。
一辆新能源汽车能够组装出厂下线,依靠的是1万多个零部件。以德州齿轮公司为核心生产汽车精密齿轮、变速箱等机械零部件,以金麒麟公司为核心研发、制造、销售各类制动摩擦材料及制动产品,以凯旺新能源公司、丽驰新能源公司为核心生产制造新能源车辆及零部件,以玲珑轮胎公司为核心生产汽车轮胎……在汽车零部件配套方面,德州市有着坚实的基础。以整车厂带动产业链聚集,以产业链集聚衍生产业生态,德州市正在形成以“产品——产业链——产业生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逻辑。
新能源产业链的链条拉长,产业链“朋友圈”持续扩大,一批本地企业“战斗力”明显升级。德州市紧紧围绕成为“领头雁”的核心骨干企业,抓大扶强、培育,让他们成为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推进创新能力提升、推进融合发展、推进开放合作、推进集聚集约发展。
“产业链办公室成立之初,我们对一线进行了深入调研摸底,摸清痛点,才能对症下药。”德州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保障中心运输物流科科长、产业链办公室主任蔡朝霖告诉记者,自产业链办公室调整成立以来,已通过对各县市区新能源汽车、装备产业发展规模及发展现状的调研及梳理分析,查找企业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竞争优势、招工难、用人难等发展短板问题12个,企业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上下游配套衔接等方面的发展意向8个,对北京汽车制造公司南北两个厂区新车试车问题,积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予以解决。
赛道怎么选?“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制造基地”这样崛起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要放眼全局,看“新”的含金量有多少,技术的含金量有多少,有没有引领性和前瞻性。依托“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太阳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等长久以来积淀下来的一张张城市名片,德州市将新能源汽车与装备产业推上了一条特色赛道。
特色赛道“特”在哪?答案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力中可见一斑。
从事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研发、生产以及氢能发动机、应用系统等氢能电池产业化推广工作的氢普(德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国际先进工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企业。3月1日,该公司建设的氢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具备年产40万千瓦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生产的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在重卡、乘用车、商用车、叉车、公交车等,相较于锂电池具有环保、能量密度更高、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性能提升空间大等诸多优点。”氢普(德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介绍,这是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功率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打破了氢燃料电池电堆相关知识产权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实现了水冷电堆从前端到终端全自动化生产工艺的国产化,可使成本比进口同类产品降低70%左右。
牵住研发创新的“牛鼻子”,高新技术企业赢得了竞争新优势。在更多细分领域,记者也能看到德州市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掘金”的身影。格瑞德集团是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专利市场金桥奖重点企业,多次荣获金桥奖,拥有多项国内国际领先的关键共性技术,两次获得山东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离心式地源热泵冷水机组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2019年新开发的8MW风电机舱罩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电机舱罩;通裕重工风力发电机主轴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氢普(德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堆、石墨双极板和碳基复合板技术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十三五”期间,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行业影响力明显提升,发展形成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作为德州市的关键产业,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有着企业数量较多,细分产业领域较广的特点。2022年,德州市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81家,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87.16亿元,同比增长12.04%,发展势头稳中向好。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85家,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84.86亿元,同比增长35.62%,新能源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96家,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02.3亿元,同比增长4.42%。
生态怎么建?百花齐放享“甘霖”,新能源企业厚积薄发向未来
6月18日,德州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综合体项目在天衢新区签约,天衢新区、德州财鑫集团与颐高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为德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新锐”。
项目以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为核心,运用数字化、互联网等优势,使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可以线上线下充分联动,围绕“展示、销售、交付、体验、科创、其他配套”等功能,着力构建新能源汽车数字交易全产业链的新型商业生态圈,打造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企业科创孵化中心和山东省首家新能源汽车数字产业综合体。这是一个新的开端,也是德州市着眼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省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立下的一纸“军令状”。
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德州市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促进产业链各主体、各环节全方位合作,打造多样化的对外合作方式,引入优质资源和成熟经验,让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和提升。
为此,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链办公室先后赴宁德时代、长春一汽红旗工厂、三一重工等企业洽谈项目,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研究商讨在德州落地新能源电池、新能源工程车辆等产业合作落地事宜,部分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见。拓展“双招双引”合作范围,邀请辽宁胜友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和辽宁石油大学专家来德考察洽谈α-烯烃项目,带动区域化工产业综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把工作重心放在建立产业园区,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结构,促进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的高效聚集。同时支持企业上市,成立产业基金。孵化初创企业,化解企业资金困境,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支持骨干企业上市,鼓励重点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实现对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资源整合。”蔡朝霖介绍道,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助推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借助新能源产业这一强大引擎,德州市全面出击,将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